021-36110466
新闻中心
  • 加快构建钢铁行业用水定额标准体系

    加快构建钢铁行业用水定额标准体系

      背景和目的  我国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节水、治水、管水、兴水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和全球气候变化影响加剧,我国水资源短缺、水灾害频发、水生态损害、水环境污染等问题愈加凸显,已经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瓶颈。党的十八大以来,明确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水利工作方针,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  国家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6-2020年)提出了“到2020年,基本建成支撑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体系”。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三五”规划提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用水量1万立方米及以上)用水定额和计划管理全覆盖”,并提出“制定钢铁水效标准和炼铁、炼钢、轧钢等工序用水定额”等工作要求。  我国是钢铁大国,钢铁行业用水量约占工业用水量的10%以上,位居工业行业第三位,属于高耗水行业。2002年国家颁布了《取水定额第2部分钢铁联合企业》国家标准,并于2012年进行了第一次修订。取水定额的颁布极大地促进了钢铁行业节水技术进步,全面采取工艺节水、循环用水、废水回用等技术措施,用水指标稳步提升。吨钢取水量由2005年的8.71立方米降至2017年的3.12立方米,水重复利用率从2005年的94.3%升至2017年的97.83%,节水总体成效显著。  然而,用水定额标准工作仍然滞后,尤其是工业用水定额普遍存在概念模糊、方法不规范、体系不完善、可操作性较差等问题,不能适应水资源管理的新形势要求。根据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和水效管理创新制度的要求,有必要加强有关标准体系的深入研究。  为了更好地促进钢铁企业开展节水工作,需要构建完善的钢铁行业用水定额标准体系。  1.钢铁行业用水定额标准体系是采取国家节水行动有效支撑的措施。国家实施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和考核制度,钢铁行业作为高耗水行业,有必要建立与此相适应的节水考核制度,而构建钢铁行业用水定额标准体系,可以系统地、有效的规范钢铁企业用水。  2.钢铁行业用水定额标准体系为钢铁企业节水工作提供了方向。在我国钢铁行业用水粗放的情况下,目前我国已执行近20年的钢铁联合企业取水定额,为促进钢铁企业节水提升用水效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钢铁行业节水水平的提高,在企业用水向精细化管理转变的新情况下,节水管理中的局限性愈来愈明显,已不能完全适应钢铁行业节水管理的需求,急需进一步完善钢铁行业用水定额标准体系,制定钢铁企业各生产工序和产品用水定额,需要从工序和产品用水方面增加约束条件,从而**钢铁企业全方位精细化开展节水工作。   钢铁行业用水定额发展脉络及存在不足  (一)发展脉络:  钢铁工业用水定额的演变走过了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从供水管理到需水管理的过程。从建国初期到21世纪以来,钢铁行业用水标准经历了从无到有,由单一到多元的发展历程。从时间轴上看,可分为建国初期到20世纪80年代、2002年、2007年、十一五以来等几个发展阶段。  (二)存在不足:  近年来,钢铁行业对节水的关注度日益下降,节水管理水平止步不前,很难适应新的节水形势要求。现行取水定额的局限性凸现,作用十分有限,尤其在节水考核评价和水效管理方面缺乏依据,节水工作陷入管理瓶颈,难有突破。主要问题如下:  1.现行用水定额缺乏科学性、系统性,尚处于用水量的初级综合评价阶段,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在水质、用水过程、产品规格等用水关键因素,对用水定额的干扰研究还不够。  2.现行用水定额在用水水平较低的粗放式管理模式下的作用还是明显的,但是一旦达到一个较高的用水水平,水管理瓶颈就会显现出来。  一是生产用水影响因素多元化。钢铁企业主要以钢铁联合企业的形式存在,其地理位置不同,供水条件不同、生产规模不同,生产工艺路线不同,生产的主要产品不同,这些因素均会对企业取水的可比性造成比较大的影响,仅通过取水定额进行简单的节水评价或评估是不科学的,也是不公平的。而且,单一的炼钢企业、轧钢企业也不在少数,用于联合钢铁企业的取水定额标准并不能完全满足这类企业的需求。  二是水源种类复杂化。用水定额的范围界定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与用水结构有关的生产范围界定,为便于分析比较,范围界定为钢铁联合企业内部普遍存在的主生产、辅助生产和附属生产等生产设施,而自备电厂和矿山选厂等生产设施从中剥离出来,不计入取水定额中。另一方面对水种的范围界定,钢铁联合企业取水水种包括地表水、地下水、自来水、城市中水、海水等,城市中水和海水属于非传统水源范畴,属于国家鼓励利用类替代性水资源,不计入取水定额,其他三类均属于淡水资源,国家严格管理控制。在取用自来水和地下水的过程中,一般取多少用多少,而地表水则有一个净化的过程,在生产用水之前的净化过程中会产生取水的损失,这些因素在原先的取水定额中均考虑不足。  因此,为适应国家节水新形势,必须创新性地开展钢铁行业用水定额体系研究,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反映钢铁企业用水全过程具有可操作性的用水定额标准体系。  钢铁行业用水定额标准体系构建  (一)钢铁行业用水定额:  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钢铁工业涉及黑色金属矿采选、石墨及碳素制品制造、炼焦、铁合金冶炼、炼铁、炼钢、钢压延加工、金属丝绳及其制品的制造等方面,应该制定相关行业用水定额。  (二)钢铁工业企业分类组成分类:  钢铁工业生产是一个对冶金原料、辅料和产品进行采选、冶炼、加工、制造的复杂过程。  钢铁工业企业生产设施包括主要生产设施、辅助生产设施和附属生产设施等。钢铁联合企业主要生产设施包括烧结、球团、焦化、炼铁、炼钢、轧钢等;辅助生产设施包括自备电厂、石灰、鼓风机站、空压站、氧气站、锅炉、水处理等;附属生产设施包括洗浴、食堂、绿化等;铁辅助企业包括与钢铁生产密切相关并有一定独立性的采矿、选矿、铁合金、碳素制品、耐火材料、冶金石灰、金属制品等钢。  (三)钢铁行业用水定额标准体系构建和组成:  1.指标分级构建。  钢铁行业用水定额指标构建应从科学合理、节约用水、可操作性、有效覆盖等方面考虑,设定分级。依据我国现有的钢铁企业用水情况,用水定额指标宜分为领跑值、先进值、通用值三级指标。领跑值为节水标杆,用于**企业节水技术进步和用水效率的提升,可供严重缺水地区新建(改建、扩建)企业的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审批和节水评价参考使用;先进值用于新建(改建、扩建)企业的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审批和节水评价;通用值用于现有企业的日常用水管理和节水考核。  2.指标分类构建。  钢铁行业用水定额按照主要企业类型、生产工序类型、产品类型等可分为企业用水定额、工序用水定额、产品用水定额等。依此,形成如下钢铁行业用水定额体系:  企业用水定额体系:钢铁联合企业、铁合金冶炼企业(锰铁、硅铁、铬铁、镍铁等)、烧结/球团企业、炼焦企业、钢压延企业(热轧、冷轧、镀锌、彩涂)、铁矿企业、钢金属制品企业、铸造企业等用水定额。  工序用水定额体系:焦化、烧结/球团、炼铁(高炉、非高炉炼铁)、炼钢(转炉、电炉、精炼)、连铸(板坯、方坯、异型坯)、热轧(宽厚板、中厚板、薄板、钢筋、高速线材、棒材、型钢等)、冷轧(连轧机、可逆轧机、镀锌、镀锡、电工钢、彩涂)、无缝钢管、焊接钢管、铸管等用水定额。  连铸产品用水定额体系:板坯、方坯、异型坯等用水定额;宽厚板、中厚板、薄板、钢筋、高速线材、棒材、型钢等热轧产品用水定额;冷轧板、镀锌、镀锡、电工钢、彩涂等冷轧产品用水定额。   结论和建议  本文较完整地提出了一套钢铁工业用水定额标准体系,从各工序入手,建立企业、工序、产品用水定额三级指标体系。钢铁工业用水标准体系是钢铁行业节水工作向精细化管理转化、满足水行政主管部门水资源管理需求的重要支撑。  现阶段,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发布了省级用水定额标准,其中钢铁部分内容可根据各地水行政主管部门节水管理需求,参考本标准体系细化,从而实现钢铁行业用水定额标准贯彻执行,节水监管行之有效。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11-22 2019
  • 宝钢股份荣膺第十届中华环境奖

    宝钢股份荣膺第十届中华环境奖

            “坚不可摧的钢铁巨人,锐不可当的绿色先锋。火热熔炉里,铸就了共和国的经济脊梁;澄天碧水间,扛起了‘环保’的责任大旗。青山绿水长存,是为宝;生态环境长优,是为钢。”这是11月14日第十届中华环境奖在京举行颁奖典礼时给宝钢股份的颁奖词。  此届中华环境奖的主题为“生态兴则文明兴”。宝钢股份等5个集体或个人荣获第十届中华环境奖,其中宝钢股份为**荣获此奖的企业;另有18个集体或个人获得中华环境奖优秀奖。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全国妇联主席沈跃跃,全国政协副主席、全国工商联主席高云龙出席了颁奖典礼。  中国宝武一直积极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致力打造全球钢铁业的绿色**者。宝钢股份作为中国宝武的核心企业,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高于标准、优于城区、融入城市”为原则,推进“三治四化”(治气、治水、治固,洁化、绿化、美化、文化),致力于实现“废气超低排放、废水零排放、固废不出厂”。自“十三五”以来,宝钢股份累计投入170亿元,用于环保设施及工艺的全面升级改造。2018年,宝钢股份的氮氧化物、二氧化硫和烟粉尘的吨钢排放量较5年前分别下降了60%、35%和20%。宝钢股份还积极打造“厂在林中、路在绿中、人在景中”的花园式工厂,绿化覆盖率达38%。  此外,宝钢股份还开展城市水源(宝山湖)的协同管理,每年向城市水库提供700万吨~800万吨水资源,为上海市东北部市民饮水提供有力保障;探索城市废弃物循环利用方法,解决了上海市1/3废金属桶的处置利用问题;推进固废循环利用,在冶金渣开发利用领域拥有74项**,积极推动冶金渣材料服务于海绵城市建设;用移动供热方式探索低温余热在社会范围内的综合利用,等等。这些举措不仅实现了节能减排和成本下降,而且实现了钢厂与城市的有机融合。  宝钢股份总经理、党委副书记侯安贵在领奖时表示,宝钢股份将以此次获奖为新起点,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实际行动积极践行对蓝天、碧水、净土的郑重承诺,与钢铁生态圈的合作伙伴一道砥砺奋进,为建设美丽中国做出钢铁贡献。  据悉,中华环境奖是我国环境保护领域*高的社会性奖励,自2000年设立以来共表彰了192个集体或个人。宝钢股份宝钢分公司曾获第三届中华环境奖绿色东方奖,马钢股份曾获第五届中华环境奖优秀奖,武钢大冶铁矿曾获第七届中华环境奖优秀奖。  短评  美丽中国,钢铁力量!  樊三彩  宝钢股份成为第十届中华环境奖**获奖企业,具有很强的示范意义。这不仅是对宝钢股份绿色发展、打造花园式工厂的褒奖,更是对中国钢铁行业近年来绿色发展所取得进步的褒奖。这说明中国钢铁企业不仅可以甩掉过去“傻大黑粗”的帽子,还可以昂首挺胸地走在制造业企业绿色发展的前列。  如今,超低排放、近零排放、生态文明等已成为钢企绿色发展的共识。为了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钢铁行业一直在努力,用行动践行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涌现出了一批绿色工厂,树立了中国钢铁的美好形象。宝钢股份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宝钢股份敢于自我革新、大刀阔斧做环保,不仅在企业内部高标准、严要求,打造了一套“三治四化”的环保升级改造系统,而且积极发展循环经济,与所处城市资源共享,以供水、供热、供材料等形式回馈社会,为我们探索出一条与城市和谐共生的转型发展之路。它理应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追逐的标杆。  在当前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在钢铁工业已进入减量发展阶段的背景下,中国钢企应该加快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新时代绿色发展浪潮中挑起大梁,不仅要成为“坚不可摧的钢铁巨人”,还应成为“锐不可当的绿色先锋”。而中国宝武提出的“坚持绿色发展道路,打造世界**企业,成为全球钢铁业的绿色**者”目标,更让我们看到了中国钢企力争**全球钢铁工业绿色发展的雄心壮志。  乘风破浪会有时。我们相信,我国钢企在日益严苛的环保政策下推动自我升级,加快超低排放改造,勇当绿色发展先锋,将责任扛在肩上、刻在心中、落实在行动上,必将为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做出更多钢铁贡献。美丽中国、绿色中国必有我钢铁力量!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11-20 2019
  • 本钢研发成功国内*高强度冷成型汽车用钢

    本钢研发成功国内*高强度冷成型汽车用钢

           11月15日,在没有任何成功经验参考和借鉴的条件下,在本钢设备临近设计极限的前提下,本钢科研团队依靠一次次模拟实验,终于研发出国内*高强度冷成型用汽车产品MS1180。这是本钢高强钢继热成形领域2000MPa级超高强韧性热冲压成形钢实现全球**后,在高强钢冷成型领域取得的重大突破。   随着国家和市场对汽车轻量化需求的日益提高,国内各大汽车厂商和汽车板生产钢铁企业一直在寻找并研发减轻车身重量、降低能耗、减少排放、提高安全性的高强度钢铁新材料,能否实现超高强度冷成型钢的新突破,已成为衡量钢铁企业研发制造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   据介绍,*高强度冷成型用汽车产品MS1180,可满足辊压成型技术要求,广泛用于制备汽车门槛、防撞梁等安全结构件。 
    11-18 2019
  • 李新创:高质量发展要求标准化有新作为

    李新创:高质量发展要求标准化有新作为

            “标准是提高质量的硬约束之一,健全钢铁行业标准体系,一方面发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划底线’作用;另一方面鼓励钢铁企业制订团体标准、企业标准满足下游客户需求,提高服务水平,树立企业品牌。”11月9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李新创在2019(首届)中国钢铁高质量发展标准化论坛上表示。  李新创在论坛上分析了世界及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形势,以及中国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提出了用标准化**钢铁产业高质量发展。  李新创指出,标准化对钢铁行业发展有5个方面的作用:  一是“划底线”,支撑化解过剩产能。“标准化+”的门槛效应,可在推动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过程中发挥技术支撑作用。  二是标准**发展,促进质量提升。近年来国家相继发布了《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年)》《钢铁工业调整升级规划(2016-2020年)》等文件,推动行业转型升级、绿色化发展。  三是标准支撑创新发展。创新发展是构建高质量钢铁工业的必然要求,而标准能够高度提炼科研创新成果,可作为创新发展的**力和推动力,有助于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  四是标准支撑绿色发展。标准是环境保护的硬约束。节能、节水、节地、节材、节矿等措施可明显提升企业效益。  五是标准有助于国际化。李新创指出,我国标准化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即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的起步探索期、从改革开放到党的十八大的开放发展期、从党的十八大以来的标准化事业全面提升期。标准化发展的主线是激发市场活力,由政府主导型标准体系向市场主导型转变。  李新创同时指出,标准化改革带来3个转变:  一是转换标准架构。在标准制定上,我国已形成了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与市场自主制定的标准协同发展、协调配套的新型标准体系。  二是突出标准化。随着我国标准化工作的深入推进,标准化工作由重标准制定向标准制定、实施及实施监督全过程管理转变。为加快标准的应用实施,近年来工信部每年度组织开展百项团体标准应用示范项目,注重标准使用效率,提升标准生命力。  三是加强国际标准化合作。促进中国标准融入国际,有助于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加强联通共识。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可围绕一些重点建设项目,提供相关标准服务,开展标准比对,提供标准外文版,同时推动我国这些领域的标准体系与国外标准体系相互兼容。  李新创指出,随着标准化事业进入全面提升期,钢铁行业要抓住我国标准化工作深入发展的机遇,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由单一标准制定向标准化战略发展。行业企业要将标准化工作上升到企业发展战略层面,结合企业发展战略、产线装备、生产技术、产品指标、产品市场、绿色发展“六位一体”开展企业标准化体系建设研究工作,打造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标准体系,确立企业特色产品标准的主导和**地位,将先进的标准作为企业制造高质量产品、促进技术创新、强化环境管理、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效率、实现品牌**的有力支撑,将标准化渗透到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领域,不断提高企业在国内外市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二是抓住团体标准的快速发展期。在科技前沿新产品新技术、**质量提升、用户定制化需求等领域开展团体标准制定应用工作,促进产学研融合,满足市场和下游客户高质量创新需求,发挥标准**作用,激发市场主体积极性。  三是强化标准对政策的支撑。采用标准化模式解决地方停限产问题,把握地方政府环保治理重点,提高行业节能环保水平,依据标准开展评价,为产业内企业准入和采暖季错峰生产提供依据。  四是承接和支撑政府职能转变。采用“规划+标准”模式,提出目标和战略举措,进行顶层设计;全面支撑规划举措,促进规划落地。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11-15 2019
  • 为“雄鹰”提供强力支撑——我国飞机起落架用钢发展轨迹探析

    为“雄鹰”提供强力支撑——我国飞机起落架用钢发展轨迹探析

    11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70周年。70年来,伴随人民空军的发展壮大,我国主战装备不断升级换代,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生产出了国产歼5战斗机及其涡喷5发动机,后来又相继生产强-5、歼-6、歼-7、歼-8、轰-6、歼轰-7、歼-10、歼-15、歼-16、歼-20、歼-31、运-20等战机。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一直秉承着“一代材料,一代飞机”的理念。作为主要的承力结构材料,飞机起落架用钢与飞机的设计理念和材料的制备技术是并行发展的。飞机起落架是飞机在起飞和着陆过程中无可替代的装置,会对飞机的使用和安全性产生极大的影响。现代先进飞机中,起落架用钢占全机用钢量的60%以上。因此,具有优异比强度和比刚度的超高强度钢成为制造飞机起落架的**材料。70年来,我国研制的航空用超高强度钢材料性能的不断提高,有力保障了我国军用飞机型号的设计发展要求。我国的起落架用钢大致可以分为三代。第一代起落架用钢。我国20世纪50年代飞机设计强调静强度设计。结构的安全性主要通过选取适当的安全系数来保证,一般用材料的抗拉强度除以安全系数即为使用强度。起落架制造材料强调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并具有优良的塑性和冲击韧性。起落架主承力构件主要由1175MPa级高强度钢4130、30CrMnSiA等材料经手工电弧焊等方法制造。但是,随着各国采用静强度设计的飞机相继出现疲劳破坏事故,在静强度基础上发展出了对飞机疲劳强度的要求,战斗机开始全面采用安全寿命设计。起落架主承力件采用强度更高的1580MPa~1760MPa级超高强度钢30CrMnSiNi2A、4330M、4340等。第二代起落架用钢。我国在20世纪60年代自主开发研制了无Ni少Cr型抗拉强度1860MPa的低合金超高强度钢40CrMnSiMoVA(GC-4)钢。该钢具有良好的工艺性能和综合力学性能,曾一度用于歼-8和强-5飞机上,但是由于冶金质量等原因逐渐退出在起落架上的应用。20世纪80年代,我国成立了钢铁研究总院、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抚顺特钢联合攻关组,赵振业院士等老一辈科学家研制并成功应用了双真空冶炼300M钢。它与GC-4相比强度相当,但横纵向性能一致性、冲击性能、疲劳性能、抗应力腐蚀性能更加优异。由于采用精炼脱硫原材料技术,通过双真空冶炼,钢中S、P含量分别降低到0.002%~0.003%和0.005%~0.008%,它比GC-4钢降低1/2以上,使材料疲劳裂纹形成寿命显著延长。1990年,300M钢制起落架在我国**应用,实现了起落架安全使用寿命与机体相同。随后,我国飞机起落架广泛采用300M钢制造。第三代起落架用钢。随着飞机设计逐渐转变为损伤容限设计,对起落架材料的强韧性匹配和疲劳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1985年颁布的飞机强度设计规范规定,现阶段飞机设计应采用安全寿命与损伤容限相结合的设计原则。此时对于起落架制造用钢提出了较小裂纹扩展速率和较高断裂韧度的新要求,强调材料抵抗裂纹失稳扩展的能力。从“十一五”开始,钢铁研究总院**专家王春旭教授所带领的团队,联合抚顺特钢、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经过10年的艰苦技术攻关,突破了超纯净冶金、大锭型成分精确控制、大规格棒材开坯锻造等关键技术,研制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第三代航空超高强度钢A-100,强度达到2000MPa左右,具有超高强度和高断裂韧性、优良的塑韧性、抗疲劳性能、抗应力腐蚀性和抗冲击载荷性能,成为我国舰载机、新一代战机的起落架**材料。该成果获得2015年度国防科技进步奖一等奖。A-100钢使我国航空超高强度钢的研制跻身世界先进水平,其综合性能与美国先进战机所用的超高强度钢AerMet100相当,美国AerMet100钢已广泛应用于F-22、F-35、F/A-18E/F等战斗机起落架。此外,钢铁研究总院在30多年军用起落架双真空300M钢的研制基础上不断突破,成功研制出民机用单真空冶炼工艺超大尺寸300M钢,支撑了C919大飞机“中国制造”。300M钢是我国C919大型客机起落架主体材料,其国产化是C919“中国制造”的重要标志。钢铁研究总院和宝钢特钢(现为宝武特冶)、抚顺特钢组成的攻关团队,在中国商飞的支持下,按照“国际标准、国际工艺、国际质量、国际成本、国际认证”技术原则,先后突破了40吨电炉超纯净冶炼技术、大规格电极浇铸技术、Φ810mm和Φ920mm锭型真空自耗均匀化熔炼技术、Φ400mm超大尺寸棒材精细组织锻造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实现了大型客机用300M钢的“中国制造”。大型客机用单真空300M钢的研制成功对我国大型客机国产化产业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特别是根据国内民航的发展趋势,国内民机300M钢将形成需求超千吨、产值过亿元的重要高端航空特殊钢产业,同时使我国具备民用航空主力特殊钢跻身国际市场的能力,真正形成国内大飞机产业能力,为我国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做出贡献。
    11-14 2019
手机版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