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36110466
新闻中心
  • 第十二届中国钢铁年会提出——科技创新 **发展 建设钢铁强国

    第十二届中国钢铁年会提出——科技创新 **发展 建设钢铁强国

    10月15日,由中国金属学会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钢铁年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当前我国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正处于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展望未来,科技创新是**中国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是推动钢铁强国建设的重要动力。大会现场会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何文波,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国际标准化组织原主席、中国检验检测创新联合体主席张晓刚,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宝武)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胡望明,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田志凌分别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提出了中国钢铁工业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建设钢铁强国的思考和建议。日本制铁株式会社副社长井上昭彦(Akihiko INOUE),韩国金属和材料学会理事长金成俊(Sung-Joon KIM)出席会议并做报告。中国金属学会常务副理事长赵沛,东北大学校长赵继出席并分别主持了会议。与会代表们也结合当前形势,对钢铁工业如何进行科技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钢铁强国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深入交流和探讨。 我国钢铁工业已经具备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钢铁人继承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光荣传统,从几乎完全依赖国外技术装备,到引进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自主创新,不断向着装备技术大型化、**化、自动化、长寿化和生产过程环境友好的方向加速发展,为全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何文波在致辞中指出,“2016年以来,国家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化解钢铁过剩产能,极大缓解了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矛盾,为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世界钢铁协会也认为,是中国钢铁业**了世界钢铁市场的复苏和再平衡。”何文波致辞“我国钢铁工业具备了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基础。”干勇在致辞中指出,从产量规模上看,我国已经具备了从“资源—环保大循环”的角度分析、解决铁矿石、焦炭、废钢、铁、钢、材产能及产量问题的条件和基础。从流程、工艺、装备、自动化上看,中国钢铁工业的整体装备技术水平已达到或基本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大中型钢铁企业的主体设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设了全世界*先进、智能、绿色的可循环大冶金生产流程,工艺衔接逐渐**,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发展迅速。从品种研发应用上看,钢材质量日趋稳定,品种正在迈向中高端,以汽车板、电工钢、耐热钢、不锈钢、轴承钢等为代表的多种先进钢铁材料品种已陆续实现突破,部分钢材品种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从环保技术水平上看,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单位产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度降低,钢铁企业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干勇致辞张晓刚在大会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内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高质量发展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主动选择;第二,高质量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根本体现;第三,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第四,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由之路。张晓刚作报告胡望明在大会报告中指出,当前,中国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面临新形势与新任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国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二是 “超低排放”对中国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提出新要求;三是环保政策标准趋严,历史问题成为中国钢铁企业新的环境风险;四是 “能耗双控”“控煤”“减碳”对中国钢铁企业的约束更加严峻;五是工艺技术创新依然难以完全支持中国钢铁行业绿色发展的需求;六是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将是实现中国钢铁行业绿色发展的根本保证。胡望明作报告  科技创新是建成钢铁强国的核心要素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经过几代钢铁人的不懈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的快速发展,中国建起了全******的现代化钢铁生产体系,全面满足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需求。“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对照世界先进水平,对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钢铁行业距离‘创新**’‘高质量发展’还有很大差距,转型升级还在路上,高质量发展目标还远没有实现。”何文波指出。“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壮大的历程和技术进步的历程几乎同步,科技创新是钢铁工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干勇说,“回顾历史,科技创新是支撑中国钢铁工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核心要素。展望未来,科技创新是**中国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是推动钢铁强国建设的重要动力。”何文波强调,站在新的历史方位,特别是在当前全球化受到**挑战的国际环境下,钢铁行业要肩负起建成钢铁强国的使命,必须以自主创新为战略基点和核心要素,瞄准关键短板发力,走好科技创新之路,持续培育新动能。他认为,现阶段需要着力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将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作为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着力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二是引导钢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夯实钢铁行业科技创新基础,营造科技研发人员敢于创新、乐于创新的发展环境,增强科技创新的发展后劲。三是充分发挥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社会组织等各类创新主体的作用,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建立共创共享的利益机制,充分激发各方创新活力。四是树立“标准先行”的发展理念,坚持科技研发、标准研制和产业发展一体化推进,不断完善钢铁标准化体系建设,提升我国在国际标准领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张晓刚认为,中国钢铁高质量发展成功的标志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行业的科技创新,二是**行业的管理创新,三是在全球行业规则制定中做主要贡献,四是在承担全球社会责任中起**作用。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全球钢铁企业共同的发展方向胡望明介绍,中国宝武坚持创新驱动、坚持绿色发展道路,深度挖掘供应链效率和价值,创新供应链服务产品,构建价值共享的可持续发展钢铁生态圈。他表示,打造“绿色、智慧、精品”的高科技钢铁企业是中国宝武的战略选择,围绕“绿色、智慧、精品”方向,中国宝武将持之以恒开展技术创新,**钢铁行业技术进步。田志凌在题为《钢铁材料品种开发及其应用进展》的大会报告中介绍,近年来,结合国民经济建设和国家重大工程对高性能先进钢铁材料的迫切需求,钢铁研究总院积极开展了管线钢、海洋与船舶用钢、基础件用钢、超高强度钢、耐磨钢、模具钢、核电用耐蚀合金以及高铁车轮用钢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田志凌作报告井上昭彦在大会报告中介绍了日本制铁株式会社的环境政策和二氧化碳减排技术。井上昭彦作报告赵沛主持会议金成俊介绍了韩国钢铁行业的情况及韩国浦项钢铁公司FINEX技术和AI技术的应用情况。据他介绍,韩国浦项钢铁公司AI技术主要分三步走,2015~2017年是启动可行性研究阶段;2018~2022年是不同流程的工艺实现融合阶段;2023~2025年是整个企业实现智能制造阶段。金成俊作报告会上还举行了“第九届中国金属学会冶金青年科技奖”颁奖典礼和“中国金属学会科普教育基地”授牌仪式。中国金属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新江宣布获奖名单颁奖典礼现场“中国金属学会科普教育基地”授牌仪式现场赵继主持会议更多精彩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冶金工业部副部长殷瑞钰在会议开始前与嘉宾交流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冶金工业部副部长翁宇庆参加会议,图为翁宇庆在会议休息时间与嘉宾交流中国金属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王天义(右)与中冶京诚党委书记、董事长韩国瑞(左)交流中国金属学会专家委员洪及鄙(左)与中国金属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李文秀(右)在会议休息时间交流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李卫(左)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谢建新(右)在会议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周国治(左)在参观展览中与会议代表交流中国工程院院士、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规划委员会副主任王一德在会议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苏伟中(前排右)在会议休息期间参观展览中国冶金报社党委书记、副社长陈洪飞在会议上中国冶金报社副社长熊余平在会议上与会嘉宾在会议休息期间参观展览与会嘉宾在会议休息期间参观展览花絮-聚焦有招花絮-《中国冶金报》亮相会场花絮-大会现场同声传译
    10-16 2019
  • 【第十二届中国钢铁年会】何文波:走好科技创新之路 现阶段要从四方面发力

    【第十二届中国钢铁年会】何文波:走好科技创新之路 现阶段要从四方面发力

        10月15日,中国金属学会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钢铁年会在北京召开。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何文波在大会致辞中表示,面向下一个发展时期,怎样正确选择未来的发展道路,怎样走好未来发展之路,不仅是新时代对钢铁行业提出的命题,更是对我们每一个钢铁从业者、特别是科技工作者提出的命题。  何文波表示,走好科技创新之路,持续培育新动能。现阶段需要着力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将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作为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着力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  二是引导钢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夯实钢铁行业科技创新基础,营造科技研发人员敢于创新、乐于创新的发展环境,增强科技创新的发展后劲。  三是充分发挥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社会组织等各类创新主体的作用,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建立共创共享的利益机制,充分激发各方创新活力。  四是树立“标准先行”的发展理念,坚持科技研发、标准研制和产业发展一体化推进,不断完善钢铁标准化体系建设,提升我国在国际标准领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10-15 2019
  • 中信特钢实现整体上市 A股迎全球性特钢龙头

    中信特钢实现整体上市 A股迎全球性特钢龙头

    10月11日上午9点25分,中信泰富特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中信特钢,证券代码:000708,下称中信特钢)在深交所成功敲响上市钟声。经过重组整体上市,中信特钢产能达1300万吨,拥有3000多个钢种,5000多个规格,成为全球范围内规模*大、品类*全的专业化特钢生产企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特钢龙头企业。上市当日,中信特钢(000708)收于17.30元/股,涨幅4.78%。 中信集团、中信泰富、中信特钢领导共同敲响中信特钢开市铜钟中信特钢与深交所领导互赠上市礼物技术** 资本推动 特钢龙头适时重组升级今年1月,中信特钢正式启动整体上市项目。根据重组草案,大冶特钢拟发行股份购买泰富投资等合计持有的兴澄特钢(标的公司)86.50%股权,交易作价为231.79亿元,发行股份价格为10元/股。上市公司2018年度利润分配实施完毕后,本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发行价格调整为9.20元/股。由于大冶特钢和兴澄特钢实控人均为中信集团,通过本次重组,中信集团特钢板块——中信泰富特钢集团将实现整体上市。8月15日,重组事项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准,创造了同规模央企重大资产重组的*快速度。9月21日,中信泰富特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揭牌,10月11日,大冶特钢更名中信特钢,中信特钢正式登陆A股。常振明致辞在中信特钢重组更名暨上市仪式上,中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常振明表示,中信特钢的整体上市,不仅是中信泰富特钢发展史上的重要节点,也是中信集团推进业务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实践。曾晨致辞中信泰富董事长、总裁曾晨在致辞中说,面对当前全球制造业快速变革发展的机遇期,中信特钢要在发展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等方面深耕特钢主业,推动全球视野下的特钢产业升级。俞亚鹏致辞中信泰富特钢集团董事长俞亚鹏在上市仪式上介绍:自1993年中信泰富与江阴钢厂合资成立江阴兴澄特种钢铁公司以来,中信特钢通过三个五年计划,从年产仅20万吨的小企业,发展成特钢行业的旗帜和标杆,通过重组和全国布局,不仅使被收购企业扭亏为盈,更壮大了集团的实力。重点发展的特钢技术、关键品种等在国内起到**作用,重点技术经济指标位列特钢行业前列。可以说,中信特钢已经成长为我国特钢行业的一面领军旗帜。杨志华致辞深交所党委副书记、监事长杨志华表示,中信特钢的整体上市,是资本市场支持国企深化改革,央企集团完成内部板块整合,通过资本运作途径,实现产融结合的典型范例。产品覆盖面更广  抗周期能力将显著提升特殊钢是重大装备制造和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所需的关键材料,是钢铁材料中的高技术含量产品。根据2016年四部委发布的《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先进钢铁材料即特钢已纳入先进基础材料,是未来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方向之一。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更是**将39类先进钢铁材料列入新材料产业目录。中信特钢所生产的高端轴承钢、高端齿轮钢、高性能工具磨具钢等产品均名列其中。作为特钢行业龙头,中信特钢整体上市不仅将重塑特钢板块格局,还有望为A股增添全新的新材料标的。本次交易后,上市公司2018年度模拟合并的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将扩增至701.63亿元、721.90亿元和38.75亿元,分别增长813.83%、474.16%和659.63%;每股收益也将从1.14元大幅增厚至1.40元。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与综合竞争力将得到大幅提升,在特钢板块中居首位。此外,WIND数据显示,2018年度大冶特钢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例为4.48%,不仅**特钢板块企业,也已达到A股新材料板块的平均研发水平(3.93%)。2018年标的公司兴澄特钢全年研发费用高达20.35亿元,较2017年增长78.56%,规模居特钢行业前列。截至重组草案签署日,兴澄特钢及其子公司共有637项境内**,包括115项发明**,以及1项境外**。有研究机构指出,在国家推动科创产业升级背景下,注重研发投入的企业估值水平将提升。特钢作为众多高端制造行业上游,且研发费用与营收比较高,理应获得较高估值,特钢龙头企业已具备长期配置价值。WIND相关研究指出,高端新材料技术壁垒较高,且下游需求往往远远高于现有产能,高端产能往往供不应求,因此技术壁垒较高的新材料龙头天然抗周期。从生产的产品结构来看,2016年我国高合金钢占特钢总产量比例仅为3%,而中端合金钢占比达55%,低端特钢占比为24%。而《国内外特殊钢产业发展现状与工艺技术比较》显示,日本高端高合金钢产量占比达25%,相比之下,我国在高端特钢领域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中信特钢产品定位为中高端,有稳定的长期战略合作客户,这些深厚的客户积淀至少是通过前期五年甚至更长周期认证,技术壁垒较高。随着本次重组顺利完成,上市公司特钢产能规模大、品类全、产品覆盖面广,单纯受某一行业需求下滑影响更小,从而进一步提升抵御周期的能力。重组草案显示,截至2018年末,兴澄特钢的高标准轴承钢产销量****,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80%;汽车零部件用钢国内产****,高端汽车钢国内市场占有率65%以上;高端海洋系泊链用钢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90%;矿用链条钢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80%;高端连铸大圆坯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70%。面对特钢行业高端需求的缺口,中信特钢表示,未来将继续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下游发展方向,大力开发能源用钢、超纯净轴承钢、汽车关键部件用钢、新一代海洋系泊链、高等级盘条、高端工模具钢等前沿品种。在科技创新、竞争力提升、高质量发展、国际化布局等方面加快努力,着力打造全球*具竞争力的特钢企业集团。中信集团、中信泰富、中信特钢、深交所等机构领导合影重组更名暨上市仪式现场重组更名暨上市仪式现场相关阅读目前,中信特钢具备1300多万吨产能,是******、品种规格*全的专业化特殊钢制造集团,是我国特殊钢产业**者、市场主导者和行业标准制定者,也是率先向新材料领域转型的高端制造业领军企业,旗下拥有兴澄特钢、青岛特钢、大冶特钢、靖江特钢“四大产品制造基地”和铜陵特材、扬州特材“两大原材料生产基地”,以及泰富悬架、浙江钢管“两大产业链延伸基地”,全面实现了沿海沿江产业链战略发展大布局。作为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单位、中国特钢企业协会会长单位,中信特钢承担了国家“十三五”轴承钢、汽车齿轮钢、高强弹簧钢、工模具钢、690MPa级高强桥梁钢、2000MPa级高强桥索钢、耐磨钢等重点科研项目,先后获得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全国质量奖、全球**绩效奖、中国工业大奖提名奖、中国**奖优秀奖等一系列国内外重大奖项。中信特钢生产的轴承钢,纯净度登顶世界之巅,供货瑞典SKF、德国舍弗勒、日本NSK等全球轴承知名企业,产销量连续10年****;汽车用钢供货德国保时捷、宝马、奔驰,日本丰田、本田等全球知名企业;用于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的大型风电——直径1米超大规格合金钢连铸圆坯,为世界首创;R6级极限性能海洋系泊链钢填补世界空白;疲劳寿命超1300万次的弹簧钢,创****;连铸板坯*大厚度达610mm,创世界记录;2000MPa级桥梁缆索钢为世界*高强度级别。中信特钢产品充分满足能源、交通、工程机械、航空航天等国家优先发展行业的市场需求,为国民经济发展、重大工程建设以及国防军工等重要领域提供所需的关键特殊钢产品。
    10-14 2019
  • 钢企超低排放改造怎么做?硬核指南来了!

    钢企超低排放改造怎么做?硬核指南来了!

    10月9日,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发布关于征求《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实施指南(征求意见稿)》,详情如下: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实施指南(征求意见稿)一、适用范围为帮助钢铁企业达到《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的相关要求,提供超低排放改造技术路线选择、工程设计施工、设施运行管理方面的参考,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冶金环保专业委员会组织相关钢铁企业、环保企业和研究机构,在总结现有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编制了本指南。本指南提出的技术要求以实现超低排放为目标,不排斥相关领域的新技术开发和应用,指南中提及的工艺、技术、产品以及相关参数均来自于现有钢铁企业超低排放工程实际案例。钢铁企业可根据当地生态环境管理要求和实际情况,在实施超低排放改造时参考本指南。二、源头减排(一)总体要求加强源头控制,采用低硫煤、低硫矿等清洁原燃料,采用先进的清洁生产和过程控制技术,实现大气污染物的源头削减。(二)烧结球团1.强化烧结机机头机尾密封板、台车滑道、润滑系统、风箱及卸灰阀等密封改造,保障烧结机漏风率控制在35%以下。2.烧结机头配套烟气循环系统,循环烟气量应大于20%。3.烧结机环冷机采用上下水密封技术措施。4.球团生产采用链蓖机回转窑、带式焙烧机等先进生产工艺。按国家规定不得掺烧硫含量大于3%的高硫石油焦作为燃料。(三)焦化1.焦炉装煤采用高压氨水喷射技术、导烟技术、单孔炭化室压力调节技术等减少废气量。2.焦炉加热采用废气循环技术,将焦炉燃烧废气回配至焦炉燃烧加热系统,减少NOx产生量。该技术分为炉内废气循环和外部烟气回配两种工艺,其中外部烟气回配适用于使用焦炉煤气加热的焦炉。3.焦炉煤气净化系统采用压力平衡技术,调节系统压力,利用管道将相关放散气引入煤气鼓风机前的煤气管道内,避免放散气外排。4.焦化熄焦采用干熄焦工艺。5.焦炉煤气100%实施煤气精脱硫,采用催化加氢、乙醇胺脱硫、分子筛干法吸附等工艺脱除焦炉煤气中的有机硫。(四)高炉热风炉、轧钢热处理炉、石灰窑、白云石窑、自备电站采用SO2、NOx源头控制技术1.使用干熄焦焦炭,严格控制焦炭、喷吹煤含硫率,焦炭含硫率低于0.6%,喷吹煤含硫率低于0.4%,高炉煤气净化系统配套脱酸塔,H2S浓度小于10mg/m3。2.配套高炉煤气有机硫脱除设施,进一步减少下游用户SO2排放量。3.采用分级燃烧、烟气循环燃烧、无焰燃烧等低氮燃烧技术。三、有组织排放治理(一)设计及施工单位能力实施超低排放改造的设计和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关资质和工程业绩。对于烧结机机头、球团焙烧、焦炉、转炉一次烟气、电炉、自备电站等重点废气治理工程,宜优先选择稳定运行业绩较多的承担单位。(二)技术路线按照《意见》和《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 钢铁行业》要求,对全厂相应有组织排放源进行全面排查,建立有组织排放源清单,明确治理技术路线和监控措施,清单格式和内容可参考附表1。1.烧结机机头烟气、球团焙烧烟气、焦炉烟囱废气(1)烧结机头(球团焙烧)烟气进入脱硫设施前需配套不少于四电场的配高频电源的静电除尘器,电场风速宜小于1m/s、比集尘面积不低于70m2/m3/s,或配备电袋复合除尘器。(2)湿法脱硫设施需配备湿式静电除尘器;半干法脱硫设施需配备**袋式除尘器;活性炭脱硫脱硝设施后如颗粒物不能满足要求的,需配备**袋式除尘器。(3)脱硫可采用石灰石/石灰-石膏等湿法工艺,循环流化床、旋转喷雾法、密相干塔等半干法脱硫工艺,活性炭干法脱硫工艺。(4)脱硝可采用活性炭(设置独立的脱硝段)工艺或SCR(选择性催化还原)工艺。2.烧结机机尾、烧结筛分、球团焙烧设备机尾、焦炉(装煤、推焦、干熄焦、筛焦)、高炉出铁场、高炉矿槽、转炉(二次烟气、三次烟气)、电炉、混铁炉、铁水预处理、精炼炉、石灰窑、白云石窑等含尘废气(1)现有袋式除尘器改造,宜采用**滤筒除尘技术。(2)新建除尘器,鼓励采用预荷电袋式除尘器。根据烟尘性质,可选用超细纤维面层梯度滤料、**覆膜滤料、**滤筒等技术。3.转炉一次烟气转炉一次烟气可采用新OG法+湿式电除尘煤气净化设施或LT干法煤气净化设施。4.电炉烟气电炉烟气应采用第四孔排烟+密闭罩+屋顶罩的捕集方式。5. 含湿废气烧结混料环节若单独排放,应采用**湿式除尘器;轧钢车间精轧机应采用塑烧板除尘或湿式电除尘器;钢渣热闷废气宜采用**湿式除尘器。(三)主要技术参数参考值1.烧结机机头湿式静电除尘器:入口粉尘浓度不宜大于50mg/m3;电场风速不宜大于2.2m/s。2.**袋式除尘器:全过滤风速宜小于0.8m/min;采用聚四氟乙烯微孔覆膜滤料、超细纤维面层梯度滤料;除尘器进口应设置气流分布均流装置。3.滤筒除尘器:全过滤风速小于0.7m/min;绑带间距差异小于0.3mm;绑带粘结强力大于500N;根据入口粉尘浓度以及粉尘特性,选择32-46之间的滤筒折数。4.活性炭(焦)脱硫脱硝一体化设施:脱硫段烟气停留时间不小于6s;脱硝段烟气停留时间不小于7.5s;活性炭装入速度达到25t/h以上(满负荷);每平米烧结机活性炭装填量不小于15t;活性炭质量应满足(GB/T30201-2013)一级品要求。5.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脱硝:氨氮摩尔比小于1;烟气流速4~8m/s;催化剂层数不少于2层;催化剂空速小于3600h-1。6.石灰石/石灰-石膏湿法脱硫:烟气空塔流速不大于3.6m/s;喷淋层配置不小于3层;脱硫剂为石灰石:入口SO2浓度小于1500mg/m3,液气比不小于8L/m3;入口SO2浓度1500~2000mg/m3,液气比不小于12L/m3;入口SO2浓度大于2000mg/m3,液气比不小于16L/m3;脱硫剂为石灰:入口SO2 浓度小于1500mg/m3,液气比不小于6L/m3;入口SO2浓度1500~2000mg/m3,液气比不小于8L/m3;入口SO2浓度大于2000mg/m3,液气比不小于10L/m3;除雾器不小于2层,雾滴含量低于25mg/m3。7.干法/半干法脱硫:脱硫灰含水率不大于2%;脱硫滤料可采用耐温耐腐蚀的超细纤维面层梯度滤料、覆膜滤料、复合滤料等,滤袋克重大于580g/m2。(四)监测监控1.烧结机机头、烧结机机尾、球团焙烧、焦炉烟囱、装煤地面站、推焦地面站、干熄焦地面站、高炉矿槽、高炉出铁场、铁水预处理、转炉二次烟气、电炉烟气、石灰窑、白云石窑、燃用发生炉煤气的轧钢热处理炉、自备电站等排气筒均安装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CEMS)和分布式控制系统(DCS)。2.烟气排放口CEMS安装、调试程序、日常运维满足《固定污染源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规范(试行)(HJ/T373-2007)》、《固定源废气监测技术规范》(HJ 397-2007)、《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技术规范》(HJ 75-2017)和《固定污染源烟气(SO2、NOX、颗粒物)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技术要求和检测方法》(HJ 76-2017)相关规定要求。建立《CEMS运行质控手册》,做好CEMS运行质控记录,确保CEMS稳定运行。3.废气治理设施DCS应记录企业环保设施运行及相关生产过程主要参数。将各除尘、脱硫、脱硝设施所有运行参数,CEMS在线监测数据,以及体现生产负荷和设备启停的主要生产工艺参数集中管理,所有数据应具备保存一年以上历史数据的能力,任意参数曲线可组合至同一个界面中查看。四、无组织排放治理(一)总体思路钢铁企业无组织排放源数量多、分布广,污染扩散相互影响和干扰,且与生产过程关系紧密,阵发性强,因此无组织排放治理要采取源头治理、过程控制和系统管控的综合控制措施。1.源头治理。排查梳理无组织排放源,优化生产工艺流程、设备和作业方式,减少无组织排放源头的数量和排放强度;梳理无组织排放源的时空分布。2.过程控制。应对生产过程的无组织污染行为和治理过程实时记录和精细化管控。3.系统管理。应采取全厂系统治理,配合全厂颗粒物监测网络,建设系统化管理平台,实现无组织排放的“有组织化”集中管控。(二)建立无组织排放源清单对全厂无组织排放源进行全面排查,按照生产工艺过程、物料密闭储存、物料密闭输送、物料封闭储存、物料封闭运输分别建立全覆盖的无组织排放源清单,同时明确各排放源的治理和监控措施。附表2-附表5为无组织排放源清单示例,可作为企业建立无组织清单的参考。1.生产工艺过程清单。应按照《意见》要求,对每个环节建立排放源清单,要以生产工序及生产车间进行分类,并注明对应工序下的各主要环节的治理措施和监测设施,同时明确治理措施的主要性能参数和监测设施的安装位置。2.物料密闭储存和密闭输送清单。应按照物料种类建立排放源与密闭储存和输送措施清单,同时健全各措施容积参数信息。3.物料封闭存储清单。应按照封闭储存设施建立排放源清单,列出每个设施的主要面积参数、封闭方式、存放物料种类、堆取物料作业方式、除尘抑尘措施、封闭设施主要出入口及配套车辆清洗装置情况。4.物料封闭运输清单。应按照物料输送线路从物料进厂的上料运输起点到运输终点建立排放源清单,要说明各排放源对应所在的生产工艺及全厂管理区域,并且要明确各排放源的治理及监测措施,同时明确治理措施的主要性能参数及监测措施的安装位置。(三)因地制宜选择无组织排放控制技术无组织排放源治理措施应根据产尘点的情况和扬尘污染的特点,宜因地制宜采取封(密)闭、抑尘、收尘、降尘、冲洗等技术措施预防和治理粉尘污染。1.封(密)闭(1)石灰、除尘灰、脱硫灰、粉煤灰等粉状物料采用密闭料仓、储罐等方式密闭储存;采用气力输送设备、灰罐车等方式密闭输送。(2)开放性扬尘面源或线源应进行封闭,如原料堆场封闭,皮带通廊封闭等;运输块状或粘湿物料的车辆应采用加盖封闭车厢;铁水运输过程中应加盖封闭。(3)破碎、筛分等易扬尘作业工段,宜对生产设备进行整体封闭;高炉出铁场铁沟、渣沟应加盖封闭;烧结机环冷机、高炉矿槽、转炉车间等应进行整体封闭。(4)物料皮带运输各转运节点需进行产尘点局部或全程封闭。物料含水率大于6%时,可采用落料点局部封闭方式;物料含水率小于6%时,需适当扩展延长对产尘点局部封闭,个别运输环节酌情进行全程封闭。(5)所有除尘系统应尽量增加收尘罩的密闭性,确保烟粉尘的捕集效果。2.抑尘(1)使用加湿抑尘技术、料堆表面结壳技术等增加颗粒物的惰性,降低物料表面风蚀扬尘水平。(2)原料系统堆取料、物料破碎区域和厂区裸露土壤,采取自动定期喷水或其它抑尘剂等,抑制扬尘产生。(3)长期堆放的物料,通过表面结壳剂或加湿雾炮等技术让物料表面硬化或湿润,控制扬尘产生。(4)水分添加不得超过生产工艺许可。如有添加化学制剂,原料成分应对人无毒无害,并可自然降解,对工艺没有不良影响。3.收尘(1)收尘是无组织排放治理**技术,特别是对于固定的排放源和连续作业的排放源;对于移动卸料尘源,可采用移动通风槽等收尘技术。(2)对于物料含水率小于6%的物料运输和加工过程的各产尘点,及生产工艺重点环节如烧结机、烧结矿环冷机、球团焙烧设备,高炉炉顶上料、矿槽、高炉出铁场,混铁炉、炼钢铁水预处理、转炉、电炉、精炼炉,石灰窑、白云石窑等产尘点,需要配置负压收尘措施,有效控制无组织排放。(3)应合理设计各收尘点集气罩的排风量,在收尘系统管路风阀全开状态下,每个集气罩面风速宜大于1.5m/s。(4)收尘系统应保持生产过程中常开,或与生产设施和颗粒物监测数据联动,确保收尘点任何时候无肉眼可见粉尘外逸。4.降尘(1)对于如非固定装卸料,倒运等移动性无组织排放尘源点,以及有些固定扬尘点不适合安装收尘设施的,可采用超细雾等降尘技术。(2)降尘作业需快速**联动,在污染产生初期迅速降尘,反应时间小于5s。(3)降尘的雾滴直径小于30μm,喷雾覆盖区域为扬尘区域的2倍。5.冲洗(1)物料存储及上料区域每个车辆出口,需配置一套车身及车轮清洗装置,且清洗装置距离出口位置小于5m。(2)车身及车轮清洗装置清洗水压高于1Mpa(10kg),清洗喷头保持通畅,具备污水处理设施或排入污水处理厂统一处置,清洗污水不得流至洗车机范围以外。(3)清洗装置配备拦车杆,保证以充足的时间或自动控制的方式保证车轮和车底部位清洁不带泥;配备抖水台或吹干装置,尽量减少洗车后的车身滴水。6.道路清洁厂区需配备足够的湿扫车和洒水车,每平方公里厂区每种车辆原则上配备2辆或以上。所有环保清洁车辆加装GPS或北斗定位系统,自动调度厂区环保清洁车辆进行道路扬尘治理,记录环保清洁车辆历史工作情况。(四)建立无组织排放监控体系1.有效的监控体系是无组织排放治理的关键。需要对产生无组织排放的工艺和行为,治理设备的运行参数,各排放源、扩散源路径和厂区的治理效果等进行全方位监控。2.颗粒物监测微站(1)布设原则需在厂界、道路、污染重点区域(原料大棚、烧结、高炉、石灰、钢渣处理等车间)和产尘点设置颗粒物监测微站。厂界、道路、污染重点区域颗粒物监测微站的设置条件尽可能一致,使获得的数据具有可比性,安装高度距地面3-5m处,周边应开阔。产尘点颗粒物监测微站安装高度高于产尘位置但不超过2m,不得有外部风力影响。每个厂的微站系统应有2-3个质量控制点,质量控制点原则上设置在标准监测设备周边20m以内。定期开展监测设备校准。(2)厂界监测微站厂区边界的监测微站可布设在东、南、西、北、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八个方位,每个微站测PM10、温度、湿度、风向和气压;如厂界单边的长度超过200m,可在每200m处增设一个环境监测微站测PM10。(3)道路监测微站布设于厂区道路路口,道路沿线每200m可再增设一个监测PM10。(4)污染重点区域监测微站在重点污染区域四方位布设环境监测微站监测PM10、温度、湿度和风向,个别厂区特殊情况可酌情增加布点。全厂需根据污染物扩散规律,评估污染物的分布状况。(5)产尘点监测微站在生产工艺环节和封闭运输环节中,在集气罩外等密闭措施外2m处安装TSP颗粒物浓度监测仪。3.工艺相关参数监控(1)在间歇性工艺中,监控生产工艺的开闭如配料开启,皮带载料等数据。(2)在物料封闭储运大棚中,安装TSP颗粒物浓度监测仪和视频监控装置,视频监控装置能自动抓拍粉尘污染行为。(3)无组织排放治理中,监控治理设备的开启状态和运行参数,如设备启停时间、电流、风量、水量、水压等。4.视频监控在料场出入口、烧结环冷区域、高炉矿槽和炉顶区域、炼钢车间顶部等易产尘点安装高清视频监控设施,并具备可见烟尘自动抓拍功能。(五)建设全厂集中管控平台1.全厂集中管控平台对厂内无组织排放源清单中所有监测、治理设备进行集中管控,并记录各无组织排放源点相关生产设施运行状况,抑尘、降尘、除尘、清洗等治理设施运行数据,颗粒物监测数据和监控视频历史数据。所有数据保存一年。2.根据生产设施运行情况和产尘点无组织排放监测数据,运用物联网、大数据、机器学习等科技手段,实现对无组织排放的智能化自动管控和治理。五、清洁运输(一)外部运输铁精矿、煤炭、焦炭、废钢,以及外购烧结矿、外购球团矿、石灰等原料,钢材产品(含外卖中间产品)和钢渣、水渣等大宗固体废物采用水运、铁路、管道等清洁运输方式进出厂区的比例达到80%以上,其余部分采用新能源或国六以上车辆运输。建立清洁运输台账,包括但不限于运输合同、接轨站接发车货票、磅单记录、水尺记录、皮带秤记录等。(二)内部运输大宗原燃料储运采用机械化原料场和机械化作业;厂区内生产设施布局合理,铁精矿、煤和焦炭、烧结矿、球团矿、返矿、返焦等物料全部采用封闭皮带通廊或管式皮带运输,无物料二次倒运现象。厂内确需汽车运输的其他物料,全部采用新能源汽车或达到国六排放标准的汽车(2021年底前可采用国五排放标准的汽车)。非道路移动机械采用新能源或国三排放标准以上的车辆。(三)车辆管理建立运输车辆监管系统平台。针对自有车队的企业,建立油品使用台账、尿素使用台账、维修保养台账;针对委托第三方运输的车队,在委托合同中明确提供服务车辆的排放阶段,并建立第三方运输企业清洁运输信用评价机制。针对厂内长期倒运车辆和非道路移动机械安装车辆车载诊断系统(OBD)远程在线监控系统和机械环保电子标签,数据发送至本企业运输车辆监管系统平台。厂内车辆按年度委托第三方进行在用车和在用非道路移动机械的排放检测,每月由企业进行自检,并做好记录。(四)门禁系统建设门禁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监控并记录运输车辆进出厂区情况,门禁系统预先录入符合超低排放要求的车辆信息,自动对照车牌,禁止不符合要求的车辆进出厂区。六、其他管理要求(一)企业基本要求企业应按照环境管理要求履行排污许可证申领、环境影响评价、自行监测等法律义务。(二)建立环境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的环保管理机构,设专门分管环保的副总,设立独立的环保部门,各生产单元(作业部或厂)配备分管环保的负责人,并设置环保专业人员,作业区(车间)设置环保专业人员。建立完善的环保管理制度,确保环境管理体系稳定、有效运行;明确各级环保职责,制定岗位环保规程;各单位环保管理人员严格执行各自的环保职责,落实企业环保目标和责任。按照排污许可证证后管理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要求,建立完整的环境管理台账,开展自行监测和信息公开,按时提交排污许可执行报告。(三)强化人员环保专业能力企业污染防治设施运营人员应具备岗位技能要求相关的专业知识,并定期参加相关专业技能培训,熟悉本岗位运行及维护要求,具有熟练的操作技能。鼓励钢铁企业委托有能力的第三方治理企业按照合同约定进行专业化治理。来源:中国环境保护产业协会
    10-12 2019
  • 上海市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工作方案(2019-2025年)

    上海市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工作方案(2019-2025年)

    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关于印发《上海市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工作方案(2019-2025年)》的通知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财政局文件各相关单位:根据生态环境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的《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环大气〔2019〕35号)的要求,本市有关部门和单位研究制定了《上海市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工作方案(2019-2025年)》,现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上海市生态环境局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上海市财政局2019年9月10日上海市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工作方案(2019-2025年)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和生态环境部等五部委《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环大气〔2019〕35号)要求,推进本市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特制定本工作方案。一、工作原则按照“源头管控、全过程控制、分步实施”的原则,对本市钢铁行业所有生产环节实施升级改造,对有组织排放、无组织排放和大宗物品产品运输,分门别类提出指标限值和管控措施,实现全流程、全过程环境管理,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大幅削减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二、工作目标到2020年底前,本市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取得明显进展,力争70%左右产能完成改造;到2022年底前,基本完成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到2025年底前,进一步削减钢铁企业排放总量。三、工作要求对照《关于推进实施钢铁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环大气〔2019〕35号)中关于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指标要求,对钢铁企业所有生产环节(含原料场、烧结、球团、炼焦、炼铁、炼钢、轧钢、自备电厂等,以及大宗物料运输)实施升级改造,达到相应控制指标和管理要求。具体指标限值和控制措施见附表1和附表2。四、主要措施和任务(一)严格项目环境准入严禁新增钢铁冶炼产能,不再新建(含本市迁建)钢铁项目。到2020年底,实现钢铁行业铁水产能规模控制在1502万吨,钢铁行业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在1150万吨。鼓励企业加快研究推进高炉-转炉长流程生产工艺转型为电炉短流程工艺,通过工艺改造实现源头减量。到2022年,本市钢铁行业炼钢废钢比不低于10%;到2025年,炼钢废钢比达到15%。(牵头部门: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实施单位:宝武集团)(二)加快推进现有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1。大气污染物有组织排放控制。对照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要求,因厂施策,按照时间服从质量原则,稳步推进改造项目实施。按照“三步走”安排,到2019年底,宝钢股份完成三、四期焦炉增设烟气脱硫脱硝净化设施建设,对所有焦炉的干熄焦高硫放散气体进行脱硫净化改造。到2020年底,宝钢股份完成三、四烧结烟气净化系统进行超低排放适应性改造,实现70吨低压锅炉达到超低排放要求;宝武特冶完成电渣热处理炉超低排放要求。到2022年底,宝钢股份完成高炉热风炉(2座)、轧钢热处理炉等超低排放改造,以及对高炉、电炉、炼钢等各工序除尘系统超低排放改造;宝武特冶完成锻造热处理炉和电炉热处理炉的超低排放改造。2。大气污染物无组织排放控制。到2019年底,宝钢股份实现原燃料的封闭改造,宝武特冶完成130亩合金原料场搬迁和炼钢40吨原料堆场的封闭改造。到2022年底,宝钢股份在确保安全前提下,实现皮带机通廊和转运站的全封闭改造。优化和规范货车运输路径,强化车辆和现场管理,进一步减少道路扬尘。3。大宗物料产品清洁运输。进出钢铁企业的大宗物料和产品采用铁路、水路、管道或者管状带式输送机等清洁方式运输比例不低于85%。鼓励车辆更新时采用新能源汽车。厂内运输车辆应满足机动车排放标准要求,达不到的应及时更新。4。加强源头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展高炉煤气精脱硫技术的研究,在取得基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现场生产工艺情况,进一步开发高炉煤气脱硫的工业化应用技术并争取实现工业化应用。争取在2022年完成高炉煤气总管脱硫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研究。(牵头部门: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实施单位:宝武集团)(三)依法依规推进钢铁企业全过程管理严格钢铁企业排污许可管理,加大依证监管执法和处罚力度,确保排污单位落实持证排污、按证排污的环境管理主体责任。不能按证排污的,实施限期治理。依法全面加强钢铁企业污染排放自动监控设施等建设,并与生态环境及有关部门联网,按照钢铁工业及炼焦化学工业自行监测技术指南要求,编制自行监测方案,如实向社会公开监测信息。全面加强钢铁企业自动监控、过程监控和视频监控设施等建设。国家规定的烧结机机头、烧结机机尾、球团焙烧、焦炉烟囱、装煤地面站、推焦地面站、干法熄焦地面站、高炉矿槽、高炉出铁场、铁水预处理、转炉二次烟气、电炉烟气、石灰窑、白云石窑、燃用发生炉煤气的轧钢热处理炉、自备电站排气筒等均应安装自动监控设施。料场出入口、焦炉炉体、烧结环冷区域、高炉矿槽和炉顶区域、炼钢车间顶部等易产尘点,应安装高清视频监控设施。加强厂区颗粒物监控,并建设门禁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监控运输车辆进出厂区情况。自动监控、DCS监控等数据至少要保存一年以上,视频监控数据至少要保存三个月以上。(牵头部门:市生态环境局;实施单位:宝武集团)(四)实施重污染天气预警差别化管理措施在重污染天气预警期间,研究实施差别化应急减排措施。逾期未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在黄色预警期间,烧结、球团、石灰窑等高排放工序限产一半;在橙色及以上预警期间,烧结、球团、石灰窑等高排放工序全部停产,炼焦工序延长出焦时间,不可豁免。钢铁企业应加快改善车队结构,除采用新能源汽车或达到国六排放标准的汽车外,在橙色及以上预警期间,对未实现清洁运输的钢铁企业,原则上重型载货车停止运输。(牵头部门: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生态环境局;实施单位:宝武集团)五、实施保障(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部门共同组织实施本方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及时协调和解决推进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市发展改革委和经济信息化委要加强对企业的服务和指导,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进企业优化生产工艺,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市生态环境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管理台账,实施动态管理。宝武集团要发挥国有大型钢铁企业的表率作用,制定具体工作方案,成立以企业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专项工作组,及时将改造目标任务分解到具体企业,力争提前完成。(二)加大政策支持钢铁企业达标排放是法定责任,超低排放是鼓励导向,鼓励各相关部门研究加大对完成超低排放的钢铁企业政策支持力度,推动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三)加强宣传引导和监督执法加强宣传报道,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增强钢铁企业超低排放改造的主体责任意识和紧迫意识,公开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钢铁企业名单,接受社会监督。加强日常监管和执法检查,对不达标企业、未按证排污企业,依法依规严格处罚。(四)建立定期报送制度钢铁企业应在每年12月10日和6月10日前将超低排放改造进展情况和主要做法书面报送至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财政局等部门;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连续稳定运行一个月后,可自行或委托有能力的技术机构,严格按照指标要求、监测技术规范等开展自行监测,报送市生态环境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财政局等部门。信息公开属性:主动公开抄送:生态环境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上海市生态环境局办公室2019年9月11日印发来源:西本新干线
    10-11 2019
手机版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