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36110466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 *新!工信部公布2018年度钢铁规范企业拟动态调整名单!

    *新!工信部公布2018年度钢铁规范企业拟动态调整名单!

    12月17日,从工信部获悉:为了持续督促企业规范经营,2018年工信部继续部署开展钢铁规范企业动态调整工作,经企业自愿申请及自查、地方初审、专家核实等环节,工信部研究提出了2018年度钢铁规范企业拟动态调整名单,共涉及四种情形,具体为:拟新增12家规范企业、撤销11家规范企业、要求17家规范企业整改、变更27家企业装备和7家企业名称。目前就2018年度动态调整情况向社会公示,公示期30天,充分听取各方意见,公示无异议后将予以公告。自2013年起工信部组织开展钢铁行业规范管理工作,分三批公告了304家规范企业,*大限度消除行业管理盲区,为开展事中事后监管奠定了良好工作基础。截至目前,工信部已分两批公告了钢铁规范动态调整企业名单,共撤销48家企业规范公告、要求52家企业整改、变更24家企业名称和47家企业装备,钢铁规范企业总数由304家减至256家。本着从严把握的原则,新列入规范名单的企业须全面符合钢铁行业规范条件要求,其全部冶炼装备须具有合法合规手续,2015年底前建成的企业和装备必须在2016年各省级人民政府报国务院备案的钢铁企业底单内。此次拟新列入的规范企业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经国家正式批复并完成产能置换近年新建成的企业,二是完成淘汰落后或原规范企业停产一年以上破产重整后重新更名的,三是符合国家相关政策要求的部分电炉钢企业,四是国家特殊政策扶持的新疆地区原有合规钢铁企业,五是作为地区减量整合并收购其他规范企业的牵头企业。本次增加优先考虑已完成钢铁去产能任务地区,对京津冀钢铁产能总量控制地区暂不新增规范企业。列入撤销名单,表明这些企业与钢铁行业规范条件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各地要将不符合钢铁行业规范条件的企业列为监管重点,加大执法监督力度。此次拟撤销规范的11家企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情形:一是违法违规新增钢铁产能的,二是冶炼设备全部关停退出的,三是由于主动放弃规范申请、破产清算、股权重组等原因未通过地方初审的。对于撤销规范公告的企业,后续如能按照钢铁行业规范条件要求加强整改实现持续规范生产经营,可在后续动态调整时按程序重新提出规范申请。列入整改名单,表明在环保、安全等方面存在需要整改的问题,因此给予“黄牌”警告。此次拟列入整改名单的17家企业,主要存在以下情形:一是环保部门和有关地方检查发现存在环保问题的,二是安监部门检查发现存在安全问题的,三是未如实填报规范申报材料,四是未按期完成淘汰任务。列入规范整改名单的企业,若已整改落实到位,要吸取教训,切实依法依规规范经营;若尚未整改到位,要按照环保、安全等方面的整改要求,在规定期限内及时整改到位。列入变更名单,表明企业的名称、冶炼装备情况与当时公告发生变化。此次拟变更装备的27家企业涉及冶炼装备增加和减少两类情况,变化的主要情形是:一是过去已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复建成投产的,但由于前期种种原因导致实际与原公告不符;二是在原公告后企业经批复实施了产能置换搬迁改造等建设项目导致装备发生了变化;三是由于钢铁去产能、置换退出等原因造成部分冶炼设备关停退出。下一步对规范企业的冶炼装备变更,我们仍将继续组织严格审核,对符合规定、切合实际的分批予以变更;对涉及违规新增产能等不符合产业政策要求的,将列入撤销名单,并会同有关部门严肃处理。关于钢铁规范企业动态调整情况的公示具体名单如下
    12-19 2018
  • 2018年11月我国粗钢产量同比增长10.8%

    2018年11月我国粗钢产量同比增长10.8%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11月全国粗钢日均产量258.73万吨,11月生铁日均产量212.43万吨,11月钢材日均产量314.13万吨。2018年11月我国生铁产量6373万吨,同比增长9.9%;1-11月生铁产量70785万吨,同比增长2.4%。2018年11月我国粗钢产量7762万吨,同比增长10.8%;1-11月粗钢产量85737万吨,同比增长6.7%。2018年11月我国钢材产量9424万吨,同比增长11.3%;1-11月钢材产量101292万吨,同比增长8.3%。 11月1-11月**量同比增长(%)**量同比增长(%)生铁(万吨)63739.9707852.4粗钢(万吨)776210.8857376.7钢材(万吨)942411.31012928.3 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12-18 2018
  • 钢铁行业改革开放40周年功勋企业名单发布

    钢铁行业改革开放40周年功勋企业名单发布

    12月12日,经过初选、微信投票、专家评审等环节,中国冶金报社隆重发布“钢铁行业改革开放40周年功勋企业”,其中钢铁主业(钢铁类)40家,上下游企业(钢铁支撑类)20家,名单如下——  钢铁类  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鞍钢集团有限公司 首钢集团河钢集团有限公司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沙钢集团有限公司 马钢(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湖南华菱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包头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本钢集团有限公司安阳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建龙重工集团有限公司中信泰富特钢集团 南京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中天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新余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江苏永钢集团有限公司 天津荣程联合钢铁集团有限公司陕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山东泰山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日照钢铁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元立金属制品集团有限公司山西立恒钢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重庆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常熟市龙腾特种钢有限公司 德龙钢铁有限公司福建省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杭州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河北津西钢铁集团湖南博长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江西方大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敬业集团酒泉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昆明钢铁控股有限公司宁夏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天工国际有限公司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兴铸管股份有限公司钢铁支撑类中国五矿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一重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泰尔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共昌轧辊股份有限公司陕西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天津物产集团有限公司中冶赛迪集团有限公司中钢集团鞍山热能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冶南方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交城义望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大峘集团有限公司中钢设备有限公司上海找钢网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方大炭素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海南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钢银电子商务股份有限公司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4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钢铁行业在改革开放中实践创新,克难攻坚,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引进来到走出去的历史性变革,成为我国*具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钢铁行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书写新的辉煌。40年来,中国钢铁企业在规模、改革、开放、创新、绿色、社会责任等维度,在全行业或者其所在区域内体现出不同的价值,共同构成了钢铁行业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历史。为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讲好中国钢铁故事,中国冶金报社评选推出60家“钢铁行业改革开放40周年功勋企业”,以彰显他们在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巨大贡献,分享经验,凝聚意志,接力奋斗。据悉,本次评选出的60家功勋企业,都在某个方面、某些领域做出了创造性的、特别突出的贡献。需要指出的是,在改革开放中锐意进取、健康发展,为钢铁工业的进步、为国民经济的腾飞立下汗马功劳的企业,并不止这60家。因各种原因,一些企业没有参加评选,还有一些优秀企业因为名额所限未能出现在榜单上,但他们同样拥有着精彩的“春天的故事”。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今天,让我们以“钢铁行业改革开放40周年功勋企业”为镜,向着既大又强的钢铁强国梦,继续前进。据悉,12月21-22日在中国鞍山召开的“中国钢铁行业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高峰论坛”上,将对60家功勋企业进行授牌仪式。来源:中国钢铁新闻网
    12-17 2018
  • 科技创新**中国钢铁破浪前行

    科技创新**中国钢铁破浪前行

    10月24日,举世瞩目的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运营。这座***跨海大桥创造了“六个*”:既是世界总体跨度*长、钢结构桥体*长、海底沉管隧道*长的跨海大桥,也是世界公路建设史上技术*复杂、施工难度*高、工程规模*庞大的桥梁,因此被英国卫报评为“新的世界七大奇迹”之一。大桥全部采用国产钢材,“中国钢”撑起了这一新的世界奇迹。 时间倒回40年前。1978年12月份,我国以40亿元代价引进的具有20世纪70年代世界先进技术水平的1700轧机系统项目正式在武钢建成投产,形成了300万吨热轧卷板的生产能力,缓解了当时国民经济所急需的热轧带钢、冷轧薄板、镀锌板、镀锡板和冷轧硅钢片等钢材品种短缺的矛盾。 40年前须从西方引进先进技术缓解钢材品种短缺矛盾,而如今依靠自主创新,“中国钢”撑起世界奇迹……改革开放40年来,科技创新**“中国号”钢铁巨轮破浪前行。 引进+改造 打开中国钢铁工业发展新局面          纵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历程,如同一幅气势恢弘的画卷,其中技术进步是*为鲜明的标识,也是*为显著的特征。 宝钢一号高炉点火仪式(来源:中国宝武)1978年,我国做出了通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建设上海宝山钢铁厂,利用进口铁矿石生产钢铁的战略决策。宝钢项目集成了上世纪80年代初世界钢铁工业的新技术,是我国改革开放迈开的一大步。1986年,全盘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天津无缝钢管厂工程签订协议。1995年该工程通过竣工验收,天管成为我国继宝钢之后兴建的又一个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特大型冶金企业。 同时,国家创造条件鼓励企业利用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装备改造落后的产业基础,缩小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从1984年到1992年,钢铁工业在抓现有钢铁企业的技术改造,走以内涵扩大再生产为主的路程上,先后迈出了三大步。 第一大步起于1984年。1984年12月份,冶金工业部党组提出钢铁工业要“立足现有企业,走挖潜、改造、配套、扩建”的路子,掀起了全行业技术改造的热潮。 第二大步起于1987年。从1987年到1991年的这5年间,围绕着解决产品数量、品种结构、产品质量3个“不适应”问题,开展了老企业大规模、高起点的技术改造。 第三大步起于1992年。为了“上四个新台阶”(上现代化水平的新台阶、上品种质量水平的新台阶、上集约化经营和规模经济的台阶、上综合经济效益水平的新台阶),钢铁工业高起点加速现有钢铁企业的技术改造,提高钢铁工业工艺技术和技术装备水平。 通过这三大步,我国重点钢铁企业基本掌握了先进的大高炉炼铁、转炉炼钢、炉外精炼、连铸、板带热连轧、冷连轧、无缝钢管等生产技术,技术装备也日趋大型化、**化、自动化、连续化、紧凑化、长寿化。 在那个大步追赶的年代,以“平改转”为起点,鞍钢走出了一条“高起点、少投入、快产出、**益”的老企业技术改造之路,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2001年12月28日,我国*后一座平炉在包钢退出历史舞台,标志着我国钢铁工业彻底完成了平炉改转炉的技术改造。 在如何处理引进与创新关系的问题上,***同志为宝钢的题词是*好的回答:“掌握新技术要善于学习,更要善于创新。”这为中国钢铁工业的发展注入了创新的基因。在宝钢的建设过程中,仅宝钢一期、二期工程就消化、吸收了引进的技术**172项、技术诀窍249项,设备的国产化率由一期工程的12%提高到二期工程的61%。2001年,总投资520多亿元的上海宝钢三期工程通过峻工验收,整个工程建设的设备国产化率达到80%。而到了2016年, 宝钢湛江钢铁一期工程投产,设备国产化率高达96.2%。 ***为宝钢题词(来源:中国宝武)在那个大步追赶的年代,引进技术再创新和自主创新逐步成为我国钢铁工业技术进步的主旋律。特别是通过连轧机、高炉、转炉等装备的国产化,以及**连铸技术、高炉喷煤技术、转炉溅渣护炉技术、球团烧结技术、棒线材连轧技术、流程综合节能技术等6大关键共性技术的自主开发,使我国钢铁工业掌握了核心关键工艺技术,增加了产品品种,提高了产品质量,节约了资源,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整体竞争力。2000年11月份,鞍钢建成我国第一条自主设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1700热轧生产线;2006年1月份,由鞍钢总包的济南钢铁公司1700中薄板坯连铸连轧工程投产,改变了冶金重大成套设备长期依靠国外进口的历史,体现了这个阶段集成创新的成果。 “比肩”国际 标注中国钢铁工业新起点         进入21世纪后,我国钢产量快速增加,2000年我国粗钢产量达到了1.26亿吨,2008年超过5亿吨,2012年达到7.31亿吨,稳居****产钢大国的宝座,有力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尤其是大量高端钢铁产品的成功自主生产为国民经济各主要用钢产业技术与产品的升级换代提供了支撑,部分产品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十一五”(2006年~2010年)时期,钢铁工业的技术进步步伐进一步加快。 曹妃甸和鲅鱼圈两个千万吨级先进钢铁企业的建成,标志着我国钢铁产业在以循环经济理念为导向的模式转型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用全新的理念诠释钢铁工业的内涵与功能,用流程理论解析钢铁生产的全流程,以及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下赋予钢铁企业钢铁生产、能源转换与社会废弃物消纳三个功能,代表了21世纪钢铁产业发展的总趋势。这两个企业理念先进、起步及时,成为我国钢铁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示范工程,也引起了国际的关注。 装备国产化水平提升,基本实现了焦化、烧结、炼铁、连铸、轧钢等主要工序主体装备本地化,其中大型冶金设备本地化率达到90%以上,吨钢成本明显下降。 在工艺技术方面,我国大力推广了**低成本洁净钢生产技术,新一代控轧控冷装备与工艺技术,性能预报与控制及一贯制生产管理技术,特大方坯、特大圆坯连铸装备与工艺技术,大型真空精炼装备与工艺技术,冷连轧机组和取向硅钢生产自主集成技术等。 到“十一五”末,中国钢铁工业已具备自主建设世界**、年产千万吨级现代化钢厂的能力,新一代钢铁流程工艺和装备技术实现产业化。同时,钢铁工业节能减排取得显著进步,环境质量明显提升;建设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清洁生产、环境友好型企业,钢铁企业的社会形象大大改善。总体而言,我国钢铁企业,尤其是重点钢铁企业已经迈入了国际先进行列,中国钢铁工业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 回顾改革开放到“十一五”末的这段历史,中国钢铁工业从“一穷二白”到“比肩”国际,取得的技术成果数量之多、范围之广、触及之深****,共同汇聚成势不可挡的洪流,推动中国钢铁工业不断取得新进展、迈上新台阶。 创新驱动 打造中国钢铁工业发展新引擎         自2012年党的十八大召开以来,创新成为时代强音、社会共识。创新被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成为**发展的“第一动力”。而创新驱动,也为走到“十字路口”的中国钢铁工业指明了发展方向,成为促使其转变发展方式的新引擎。 2013年3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科协、科技界委员联组讨论时指出,改革开放这30多年,我们更多依靠资源、资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支撑了经济快速增长和规模扩张。改革开放发展到今天,这些要素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再要像过去那样以这些要素投入为主来发展,既没有当初那样的条件,资源环境也难以承受。我们必须加快从要素驱动发展为主向创新驱动发展转变,发挥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 这时,中国钢铁工业正面临着长期粗放式发展积累下来的深层次矛盾,资源和环境容量已经无法支撑这种粗放式发展方式。习近平总书记对时代大势的深刻把握,让中国钢铁工业找到了新的发展突破口,即以创新为驱动进行转型发展。有了创新驱动这个新引擎,党的十八大以来,钢铁工业科技创新成绩喜人。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一系列数据: 钢铁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品种质量显著改善,节能环保迈出了大步伐,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在产品创新上,一大批高端钢铁产品的研发生产保障了国民经济各主要用钢行业的升级发展,宝武、鞍钢、首钢、河钢、马钢、本钢等企业研发生产的汽车用钢板,宝武、首钢等企业研发生产的高品质取向硅钢,产品质量已跻身国际第一方阵。在节能减排上,单位综合能耗和单位主要污染物排放大幅下降,2016年钢协会员企业平均吨钢综合能耗降至572千克标准煤,吨钢耗新水量为3.52吨,吨钢二氧化硫排放量为0.85千克。在前瞻性技术上,薄带铸轧、薄板坯半无头连铸连轧等技术得到企业高度重视和应用。在科技**方面,截至2016年底,中国钢铁行业有效**保有量达到4.66万件,年均增长率为30%。 钢铁工业作为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先行者,以化解过剩产能为突破口,大力推进了“三去一降一补”,产品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以螺纹钢为例,“地条钢”被取缔后,优质长材主导市场,高强度螺纹钢引导市场消费。目前,钢协会员企业400兆帕及以上高强钢筋产量占比超过95%,超额完成了钢铁“十二五”规划提出的80%以上的目标任务。高强船板产量大幅增加,约占船板产量的一半。电工钢板、冷轧卷板、镀锌板等高端产品逐步替代进口,国内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 钢铁工业拥有了一批国际**和产生重大影响的产品和技术。其中,我国研发生产的磁轭磁极钢板、电站蜗壳用钢板等产品性能达到****水平,研发生产的核反应堆安全壳、核岛关键设备及核电配套结构件三大系列核电用钢在世界首座第三代核电项目CAP1400中实现应用。宝武超高强钢新品QP1180GA全球**,成为世界上**能够同时批量生产第一代、第二代、第三代先进高强钢的钢铁企业。鞍钢、钢研集团等领衔组建的油船用高品质耐腐蚀钢联盟,经过4年的研发,不仅实现了耐腐蚀船板自主批量生产,通过了为期3年的实船建造实验验证,彻底打破了国外的垄断,而且创新了船用钢“产学研检用”的**研发模式,实现了重大突破。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5年,放眼神州,中国钢铁工业的科技创新大潮汹涌澎湃,气象万千。 激发潜能  吹响新时代建设创新型钢铁的号角          2017年10月份,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的新论断,描绘了中国梦的美丽蓝图,提出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快步迈向现代化强国的中国,正行进在切换发展动力的关键拐点。在钢铁工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激发技术蕴藏的巨大潜能,更加需要通过创新来孕育新动力。 改革开放40年来的学习、引进、消化、再创新,大大增强了中国钢铁工业在众多领域的科技能力。但在关键核心技术领域,中国钢铁工业的短板依然突出。 “关键核心技术是国之重器,对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必须切实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把科技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为我国发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在2018年7月份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论及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重要性,要求切实增强紧迫感和危机感,坚定信心,奋起直追,努力取得重大原创性突破。 中国钢铁工业眼下的科技创新,形势逼人,挑战逼人,使命逼人。在2017年钢铁行业技术创新大会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兼秘书长刘振江指出,我国经济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钢铁工业面临着赶超跨越的难得历史机遇,我们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根本遵循,站在国家和行业发展新时代的起点上,吹响建设创新型钢铁的号角,再次赢得发展主动权,确保既大又强“钢铁梦”目标圆满实现。 在建设创新型钢铁的道路上,我们面临着诸多挑战。我们要集中力量,瞄准世界科技和钢铁产业发展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强化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在钢铁领域建设***行业创新平台,提高原始创新、自主集成创新能力,开展行业基础和关键共性技术产业化创新。 我们还注意到,在科研项目管理体制、知识产权保护、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当中,短板和痛点不在少数。当我们拥有了更加丰富的创新资源和要素时,如何促成各要素发生化学反应,释放蕴藏于其中的活力,考验着新时代的钢铁人。 同时,我国钢铁工业的高水平创新人才仍显不足。之所以存在人才短板,原因多种多样:评价机制不合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的现象严重;管理制度不能适应创新要求,不符合科技创新规律的现象依然存在;让优秀科技人才得到合理回报的方式方法欠缺,奖励机制有待完善……尊重人才成长规律,解决好科研体制机制、人才队伍建设的结构性矛盾,是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当务之急。 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新起点,中国钢铁工业补齐创新短板任重道远。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同时,我们的科技创新决不能搞封闭,封闭*终只能走进死胡同,只有开放合作,道路才能越走越宽。我们需要继续扩大开放,努力用好国际国内两种科技资源,在与世界的互利共赢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创新型钢铁,未来可期! 来源:中国钢铁新闻网
    12-13 2018
  • “2018年钢铁企业综合竞争力评级”发布

    “2018年钢铁企业综合竞争力评级”发布

      2018年12月10日,由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举办的“2019中国和全球钢铁需求预测研究成果、钢铁企业竞争力评级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李新创院长分别就2019年我国钢铁需求预测成果、全球钢材需求预测成果以及2018年钢铁企业综合竞争力评级结果进行发布与解读。  2018年钢铁企业综合竞争力评级  (一)范围  本次参与竞争力评级的对象,包括大多数的重点统计钢铁企业,吸纳了部分其他钢铁企业,排除信息缺失严重的钢铁企业后,共有108家钢铁企业进入本次竞争力评级范围,合计粗钢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88%。  (二)竞争力评级指标体系  企业竞争力是企业综合生产力和服务能力的直接体现,影响企业竞争力的要素有很多,基于生产力“三要素”理论,结合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动向和钢铁产业特点,2018年度钢铁企业综合竞争力评级分3大板块、14项要素和23个指标,构建了标准指标体系框架。  (三)竞争力要素选取  竞争力要素框架体系分为三个板块,分别是企业基础竞争力、企业发展竞争力和企业经营绩效竞争力。企业基础竞争力板块主要考虑企业竞争力的物质基础,即生产力要素中的生产资料、劳动工具,如技术装备、规模基础、资源供应,并采用了智能化程度等指标;企业发展竞争力板块主要考虑企业竞争力的人力资源、科技创新、能源环保、服务水平、物流效率等,以及反映企业经营特色的多元化、国际化指标;企业经营绩效竞争力板块主要考虑企业竞争力的现实表现,如利润总额、利润率、负债率、速动率等指标。  竞争力评级结果  综合比较108家钢铁企业的23项指标,结合专家研判,2018年中国钢铁企业综合竞争力评级见表1(评级值相同的企业,不分排名先后)。  表1  钢铁企业竞争力评级表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12-12 2018
手机版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