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36110466
新闻中心
当前位置:
  • 工信部:特钢产业发展将获四方面支持

    工信部:特钢产业发展将获四方面支持

    据工业和信息化部10月28日消息,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7404号建议的答复中指出, 下一步,将从以下几方面支持特钢产业发展。一是巩固钢铁去产能成果。2019年下半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将联合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开展淘汰落后和化解过剩产能督导检查,对钢铁产能违法违规行为始终保持“露头就打”的高压态势。二是抓好行业规范管理。不断改进行业管理方式方法,针对新形势新要求,适时启动修订行业规范管理办法,持续做好行业规范的动态管理,维护钢铁行业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三是引导发展短流程炼钢。研究制定引导短流程炼钢发展的指导意见,通过加强废钢资源保障体系建设、降低用电成本、鼓励金融机构支持采用短流程炼钢的先进特钢企业等措施,有序引导电炉钢发展,支持特钢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四是推动钢铁新材料发展。将以钢铁新材料为抓手,引导特钢企业深入参与钢铁新材料平台建设,通过产业链上下游合作,加快解决部分关键钢铁材料“卡脖子”问题,推动特钢产业发展。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
    10-31 2019
  • 迟京东:钢铁工业绿色发展要立足当下,着眼长远

    迟京东:钢铁工业绿色发展要立足当下,着眼长远

    “钢铁工业已经进入一个新时期,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这种形势下,我们既要有新的观念、新的理念,更要在技术上有更多的创新,同时要完善能源链、环保链。”10月28日,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迟京东在2019年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环保节能工作委员会年会暨环保节能技术交流会上分享了关于中国钢铁工业绿色发展的思考和体会。肯定取得的成绩坚定绿色发展信心迟京东肯定了我国钢铁工业在绿色发展上取得的成就,他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优秀钢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两山”理论,在绿色发展的路上付出了艰苦努力,取得了巨大成就,一批节能环保技术和指标已达世界先进水平。中国钢铁行业是节能环保意识觉醒较早、措施*实的工业行业,节能环保工作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一直走在工业领域的前列。从一定意义上来讲,目前,中国钢铁行业拥有搞好节能环保的优势。“当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当前还存在着制约钢铁工业绿色发展的短板和问题。”迟京东表示,当前,企业间节能环保水平参差不齐,科学规范的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尚未形成。70 年来,钢铁工业涌现出一批节能环保水平先进的绿色领跑企业,但也存在鱼龙混杂、良莠不齐的现象。一些钢企还没有实现污染物全面、稳定达标排放,甚至有些企业的节能环保投入很低,存在明显的无组织排放问题。虽然这些企业不代表我国钢铁工业的主流,但其对环境的破坏和给钢铁工业整体形象带来的不良影响不容忽视。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迟京东指出,需要构建科学规范的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坚持严格监管与有效激励相结合,突出差异化管理。目前,绿色产品评价体系、环保信用体系尚待建立健全,对不同环保水平企业的公平、公正监管也有待进一步落实到位。钢协期待各级政府相关部门根植“谁环保谁获益”的理念,加强监督管理,增加环保违法成本,调动全行业乃至全社会保护生态环境的积极性。在产能结构方面,让实现了超低排放的企业充分释放优质产能,同时限制污染物排放较高的产能,才是推进绿色发展的正确做法。 正视节能环保压力主动应对困难和挑战进入新时代,在绿色发展的背景下,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钢铁工业绿色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全球*严格的超低排放指标要求无疑让钢铁企业感到****的压力。迟京东认为,钢铁企业不能把这些高标准、严要求当成负担,而是要正面看待。一方面要想办法“补短板”,另一方面要正视困难,着眼长远发展,早动手,变被动为主动。一是创新绿色关键核心技术**绿色发展。在全球钢铁工业*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标准的倒逼下,我国一些优秀钢铁企业已经掌握了****的节能减排技术。迟京东指出,中国钢铁企业要乘势而上,力争**世界钢铁工业绿色发展的革命性变革。瞄准新一代清洁**可循环生产工艺技术,突破一批核心、关键、难点技术,如:超低排放提升改造中,主要钢铁生产设施烟气脱硫、脱硝、除尘技术能否长期稳定达到超低排放要求尚需时间验证; 高炉煤气精脱硫技术等也需要创新突破,要进一步创新技术、提升管理水平,也需要行业内外共同协作、联合攻关。钢铁行业未来研究的突破性技术很可能都是跨产业、跨领域的,这也说明钢铁行业关注的领域不能仅仅限于传统的钢铁,要进一步明确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社会组织等各类创新主体的功能定位,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基础上,探索建立共创共享的利益机制,涵养协同文化,逐步建成集合方方面面力量的、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从钢铁整个生态圈角度发挥各种力量的积极作用,共同创建有生命力的、与时代同步的、崭新的系统,使我国的钢铁体系结构更合理、更经济、更绿色。二是自觉树立大生态观,**循环经济发展。近年来,钢铁行业积极倡导绿色采购、绿色制造、绿色产品,协同促进钢铁行业与其他制造业的绿色发展合作伙伴关系。很多优秀钢铁企业实现了多产业耦合发展,丰富了钢铁生产功能,发挥钢铁企业**能源转换、消纳废弃物并实现资源化功能;实现了与石化、化工、建材、有色、市政等多领域间的横向耦合、生态链接、原料互供、资源共享,实现协同低碳发展。钢铁工业大生产本身和发展循环经济所蕴含的绿色价值,尚未得到正确评估和充分挖掘。目前这样的循环经济价值被普遍低估,需要充分挖掘并加以利用。同时,各产业间的政策和利益壁垒,也制约着钢铁循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不得不承认,钢铁工业在实现“中循环”“大循环”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在与供热、电力、石化、建材等行业企业合作,以及进一步挖掘钢企服务城市、服务社会的潜力等方面,仍需要政府这只“手”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钢铁行业要以更高的站位和更高的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利用构建钢铁产业生态圈的机会,主动进取,释放绿色钢铁的无限潜能。三是构建钢铁产品全生命周期管控体系,**全产业链绿色发展。钢铁工业绿色发展不仅仅是流程制造业本身的节能环保,必须要有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概念,下游产品绿色化对钢铁产品提出的高强度、高品质要求,无疑会给钢铁产品生产过程带来更多的能源消耗,甚至更多的排放,但是从产品全生命周期角度来看,则降低了对环境的排放影响。全生命周期管控及评价,不仅可以促进整条产业链绿色发展,还可以展现钢企的社会担当,引导社会公众对钢铁产品形成客观、全面的评价。近几年,宝钢等企业开发了LCA(生命周期评价)环境决策模型和数据不确定性分析平台,这个管控体系赋予了钢铁行业用数字化手段记录钢铁生产中的污染物排放、能源资源消耗、对下游产业节能减排的贡献等环境绩效信息,衡量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对环境影响的能力,使我们能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关注原料、运输、生产、回收等全过程,不断改进生产工艺,突出环境效益,增强产品竞争力。目前,这个平台在钢铁企业的实际应用还较少,还不够深入和全面。下一步要更加引导并协同下游用钢产业进行绿色消费,以全生命周期理念体现钢企对全社会节能减排做出的贡献。四是协同智能制造推进智慧绿色发展。协同智能制造,建立智能能源管理中心,搭建智慧环保管控平台,打造**的绿色数据中心。钢铁企业通过数据建模和智能分析,让“能源数据说话”,从而实现能源数据价值利用的*大化。智慧能源管理应该是企业 IT 战略中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能源信息化来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搭建环境智能数据平台,要充分利用 IT 技术和产业发展的5个要素“云、物、移、大、智”(即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智慧城市),采用以感知力先、传输为基、计算为要、管理为本的理念,实现环境监测监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构建智慧应用平台,为环保日常业务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持,达到“测得准、传得快、算得清、管得好”的智慧环保总体目标。在构建完整的钢铁产业数据信息服务体系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钢铁行业节能环保数据资源,搜集好数据、保护好数据、运用好数据,为企业生产经营、“对标挖潜”、决策分析提供更充分、更可靠的数据分析基础。要从钢铁整个生态圈角度发挥各种力量的积极作用,共同创建有生命力的、与时代同步的、崭新的数据信息体系支撑绿色发展。“中国钢铁工业伴随新中国70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具全球竞争力的产业。钢铁产业在迎来高质量转型发展重要机遇的同时,也面临更加严苛的环境挑战。让我们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共同奋进,迎接新的挑战,共同期待智慧绿色钢铁梦工厂的实现。”迟京东呼吁。来源:中国钢铁新闻网
    10-31 2019
  • 第十二届中国钢铁年会提出——科技创新 **发展 建设钢铁强国

    第十二届中国钢铁年会提出——科技创新 **发展 建设钢铁强国

    10月15日,由中国金属学会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钢铁年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提出,当前我国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正处于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展望未来,科技创新是**中国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是推动钢铁强国建设的重要动力。大会现场会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何文波,中国金属学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干勇,国际标准化组织原主席、中国检验检测创新联合体主席张晓刚,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宝武)董事、总经理、党委副书记胡望明,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田志凌分别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提出了中国钢铁工业科技创新,高质量发展建设钢铁强国的思考和建议。日本制铁株式会社副社长井上昭彦(Akihiko INOUE),韩国金属和材料学会理事长金成俊(Sung-Joon KIM)出席会议并做报告。中国金属学会常务副理事长赵沛,东北大学校长赵继出席并分别主持了会议。与会代表们也结合当前形势,对钢铁工业如何进行科技创新、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钢铁强国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深入交流和探讨。 我国钢铁工业已经具备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钢铁人继承善于学习、勇于创新的光荣传统,从几乎完全依赖国外技术装备,到引进吸收再创新、集成创新、自主创新,不断向着装备技术大型化、**化、自动化、长寿化和生产过程环境友好的方向加速发展,为全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何文波在致辞中指出,“2016年以来,国家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化解钢铁过剩产能,极大缓解了钢铁行业产能过剩矛盾,为钢铁行业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世界钢铁协会也认为,是中国钢铁业**了世界钢铁市场的复苏和再平衡。”何文波致辞“我国钢铁工业具备了高质量发展的良好基础。”干勇在致辞中指出,从产量规模上看,我国已经具备了从“资源—环保大循环”的角度分析、解决铁矿石、焦炭、废钢、铁、钢、材产能及产量问题的条件和基础。从流程、工艺、装备、自动化上看,中国钢铁工业的整体装备技术水平已达到或基本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大中型钢铁企业的主体设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建设了全世界*先进、智能、绿色的可循环大冶金生产流程,工艺衔接逐渐**,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技术发展迅速。从品种研发应用上看,钢材质量日趋稳定,品种正在迈向中高端,以汽车板、电工钢、耐热钢、不锈钢、轴承钢等为代表的多种先进钢铁材料品种已陆续实现突破,部分钢材品种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从环保技术水平上看,污染物排放总量和单位产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度降低,钢铁企业环境面貌明显改善。干勇致辞张晓刚在大会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内涵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第一,高质量发展是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主动选择;第二,高质量发展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根本体现;第三,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必然要求;第四,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由之路。张晓刚作报告胡望明在大会报告中指出,当前,中国钢铁工业可持续发展面临新形势与新任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中国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成效显著;二是 “超低排放”对中国钢铁行业节能减排提出新要求;三是环保政策标准趋严,历史问题成为中国钢铁企业新的环境风险;四是 “能耗双控”“控煤”“减碳”对中国钢铁企业的约束更加严峻;五是工艺技术创新依然难以完全支持中国钢铁行业绿色发展的需求;六是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将是实现中国钢铁行业绿色发展的根本保证。胡望明作报告  科技创新是建成钢铁强国的核心要素新中国成立70年来,经过几代钢铁人的不懈努力,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的快速发展,中国建起了全******的现代化钢铁生产体系,全面满足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需求。“但我们也必须看到,对照世界先进水平,对照新发展理念的要求,钢铁行业距离‘创新**’‘高质量发展’还有很大差距,转型升级还在路上,高质量发展目标还远没有实现。”何文波指出。“中国钢铁工业发展壮大的历程和技术进步的历程几乎同步,科技创新是钢铁工业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干勇说,“回顾历史,科技创新是支撑中国钢铁工业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核心要素。展望未来,科技创新是**中国钢铁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引擎,是推动钢铁强国建设的重要动力。”何文波强调,站在新的历史方位,特别是在当前全球化受到**挑战的国际环境下,钢铁行业要肩负起建成钢铁强国的使命,必须以自主创新为战略基点和核心要素,瞄准关键短板发力,走好科技创新之路,持续培育新动能。他认为,现阶段需要着力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一是将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作为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着力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二是引导钢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夯实钢铁行业科技创新基础,营造科技研发人员敢于创新、乐于创新的发展环境,增强科技创新的发展后劲。三是充分发挥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社会组织等各类创新主体的作用,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建立共创共享的利益机制,充分激发各方创新活力。四是树立“标准先行”的发展理念,坚持科技研发、标准研制和产业发展一体化推进,不断完善钢铁标准化体系建设,提升我国在国际标准领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张晓刚认为,中国钢铁高质量发展成功的标志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行业的科技创新,二是**行业的管理创新,三是在全球行业规则制定中做主要贡献,四是在承担全球社会责任中起**作用。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全球钢铁企业共同的发展方向胡望明介绍,中国宝武坚持创新驱动、坚持绿色发展道路,深度挖掘供应链效率和价值,创新供应链服务产品,构建价值共享的可持续发展钢铁生态圈。他表示,打造“绿色、智慧、精品”的高科技钢铁企业是中国宝武的战略选择,围绕“绿色、智慧、精品”方向,中国宝武将持之以恒开展技术创新,**钢铁行业技术进步。田志凌在题为《钢铁材料品种开发及其应用进展》的大会报告中介绍,近年来,结合国民经济建设和国家重大工程对高性能先进钢铁材料的迫切需求,钢铁研究总院积极开展了管线钢、海洋与船舶用钢、基础件用钢、超高强度钢、耐磨钢、模具钢、核电用耐蚀合金以及高铁车轮用钢的基础理论、关键技术和新产品的研发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成果。田志凌作报告井上昭彦在大会报告中介绍了日本制铁株式会社的环境政策和二氧化碳减排技术。井上昭彦作报告赵沛主持会议金成俊介绍了韩国钢铁行业的情况及韩国浦项钢铁公司FINEX技术和AI技术的应用情况。据他介绍,韩国浦项钢铁公司AI技术主要分三步走,2015~2017年是启动可行性研究阶段;2018~2022年是不同流程的工艺实现融合阶段;2023~2025年是整个企业实现智能制造阶段。金成俊作报告会上还举行了“第九届中国金属学会冶金青年科技奖”颁奖典礼和“中国金属学会科普教育基地”授牌仪式。中国金属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王新江宣布获奖名单颁奖典礼现场“中国金属学会科普教育基地”授牌仪式现场赵继主持会议更多精彩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冶金工业部副部长殷瑞钰在会议开始前与嘉宾交流中国工程院院士、原冶金工业部副部长翁宇庆参加会议,图为翁宇庆在会议休息时间与嘉宾交流中国金属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王天义(右)与中冶京诚党委书记、董事长韩国瑞(左)交流中国金属学会专家委员洪及鄙(左)与中国金属学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李文秀(右)在会议休息时间交流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李卫(左)和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谢建新(右)在会议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科技大学教授周国治(左)在参观展览中与会议代表交流中国工程院院士、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规划委员会副主任王一德在会议上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秘书长苏伟中(前排右)在会议休息期间参观展览中国冶金报社党委书记、副社长陈洪飞在会议上中国冶金报社副社长熊余平在会议上与会嘉宾在会议休息期间参观展览与会嘉宾在会议休息期间参观展览花絮-聚焦有招花絮-《中国冶金报》亮相会场花絮-大会现场同声传译
    10-16 2019
  • 【第十二届中国钢铁年会】何文波:走好科技创新之路 现阶段要从四方面发力

    【第十二届中国钢铁年会】何文波:走好科技创新之路 现阶段要从四方面发力

        10月15日,中国金属学会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钢铁年会在北京召开。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党委书记何文波在大会致辞中表示,面向下一个发展时期,怎样正确选择未来的发展道路,怎样走好未来发展之路,不仅是新时代对钢铁行业提出的命题,更是对我们每一个钢铁从业者、特别是科技工作者提出的命题。  何文波表示,走好科技创新之路,持续培育新动能。现阶段需要着力做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将掌握关键核心技术作为科技创新的主攻方向,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着力培育创新发展新动能。  二是引导钢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不断夯实钢铁行业科技创新基础,营造科技研发人员敢于创新、乐于创新的发展环境,增强科技创新的发展后劲。  三是充分发挥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社会组织等各类创新主体的作用,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建立共创共享的利益机制,充分激发各方创新活力。  四是树立“标准先行”的发展理念,坚持科技研发、标准研制和产业发展一体化推进,不断完善钢铁标准化体系建设,提升我国在国际标准领域的竞争力和影响力。来源:中国冶金报-中国钢铁新闻网
    10-15 2019
  • 中信特钢实现整体上市 A股迎全球性特钢龙头

    中信特钢实现整体上市 A股迎全球性特钢龙头

    10月11日上午9点25分,中信泰富特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证券简称:中信特钢,证券代码:000708,下称中信特钢)在深交所成功敲响上市钟声。经过重组整体上市,中信特钢产能达1300万吨,拥有3000多个钢种,5000多个规格,成为全球范围内规模*大、品类*全的专业化特钢生产企业,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特钢龙头企业。上市当日,中信特钢(000708)收于17.30元/股,涨幅4.78%。 中信集团、中信泰富、中信特钢领导共同敲响中信特钢开市铜钟中信特钢与深交所领导互赠上市礼物技术** 资本推动 特钢龙头适时重组升级今年1月,中信特钢正式启动整体上市项目。根据重组草案,大冶特钢拟发行股份购买泰富投资等合计持有的兴澄特钢(标的公司)86.50%股权,交易作价为231.79亿元,发行股份价格为10元/股。上市公司2018年度利润分配实施完毕后,本次发行股份购买资产的发行价格调整为9.20元/股。由于大冶特钢和兴澄特钢实控人均为中信集团,通过本次重组,中信集团特钢板块——中信泰富特钢集团将实现整体上市。8月15日,重组事项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准,创造了同规模央企重大资产重组的*快速度。9月21日,中信泰富特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揭牌,10月11日,大冶特钢更名中信特钢,中信特钢正式登陆A股。常振明致辞在中信特钢重组更名暨上市仪式上,中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常振明表示,中信特钢的整体上市,不仅是中信泰富特钢发展史上的重要节点,也是中信集团推进业务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实践。曾晨致辞中信泰富董事长、总裁曾晨在致辞中说,面对当前全球制造业快速变革发展的机遇期,中信特钢要在发展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等方面深耕特钢主业,推动全球视野下的特钢产业升级。俞亚鹏致辞中信泰富特钢集团董事长俞亚鹏在上市仪式上介绍:自1993年中信泰富与江阴钢厂合资成立江阴兴澄特种钢铁公司以来,中信特钢通过三个五年计划,从年产仅20万吨的小企业,发展成特钢行业的旗帜和标杆,通过重组和全国布局,不仅使被收购企业扭亏为盈,更壮大了集团的实力。重点发展的特钢技术、关键品种等在国内起到**作用,重点技术经济指标位列特钢行业前列。可以说,中信特钢已经成长为我国特钢行业的一面领军旗帜。杨志华致辞深交所党委副书记、监事长杨志华表示,中信特钢的整体上市,是资本市场支持国企深化改革,央企集团完成内部板块整合,通过资本运作途径,实现产融结合的典型范例。产品覆盖面更广  抗周期能力将显著提升特殊钢是重大装备制造和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所需的关键材料,是钢铁材料中的高技术含量产品。根据2016年四部委发布的《新材料产业发展指南》,先进钢铁材料即特钢已纳入先进基础材料,是未来新材料产业的发展方向之一。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更是**将39类先进钢铁材料列入新材料产业目录。中信特钢所生产的高端轴承钢、高端齿轮钢、高性能工具磨具钢等产品均名列其中。作为特钢行业龙头,中信特钢整体上市不仅将重塑特钢板块格局,还有望为A股增添全新的新材料标的。本次交易后,上市公司2018年度模拟合并的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将扩增至701.63亿元、721.90亿元和38.75亿元,分别增长813.83%、474.16%和659.63%;每股收益也将从1.14元大幅增厚至1.40元。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与综合竞争力将得到大幅提升,在特钢板块中居首位。此外,WIND数据显示,2018年度大冶特钢研发支出占营业收入比例为4.48%,不仅**特钢板块企业,也已达到A股新材料板块的平均研发水平(3.93%)。2018年标的公司兴澄特钢全年研发费用高达20.35亿元,较2017年增长78.56%,规模居特钢行业前列。截至重组草案签署日,兴澄特钢及其子公司共有637项境内**,包括115项发明**,以及1项境外**。有研究机构指出,在国家推动科创产业升级背景下,注重研发投入的企业估值水平将提升。特钢作为众多高端制造行业上游,且研发费用与营收比较高,理应获得较高估值,特钢龙头企业已具备长期配置价值。WIND相关研究指出,高端新材料技术壁垒较高,且下游需求往往远远高于现有产能,高端产能往往供不应求,因此技术壁垒较高的新材料龙头天然抗周期。从生产的产品结构来看,2016年我国高合金钢占特钢总产量比例仅为3%,而中端合金钢占比达55%,低端特钢占比为24%。而《国内外特殊钢产业发展现状与工艺技术比较》显示,日本高端高合金钢产量占比达25%,相比之下,我国在高端特钢领域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中信特钢产品定位为中高端,有稳定的长期战略合作客户,这些深厚的客户积淀至少是通过前期五年甚至更长周期认证,技术壁垒较高。随着本次重组顺利完成,上市公司特钢产能规模大、品类全、产品覆盖面广,单纯受某一行业需求下滑影响更小,从而进一步提升抵御周期的能力。重组草案显示,截至2018年末,兴澄特钢的高标准轴承钢产销量****,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80%;汽车零部件用钢国内产****,高端汽车钢国内市场占有率65%以上;高端海洋系泊链用钢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90%;矿用链条钢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80%;高端连铸大圆坯国内市场占有率超过70%。面对特钢行业高端需求的缺口,中信特钢表示,未来将继续以市场需求为出发点,瞄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下游发展方向,大力开发能源用钢、超纯净轴承钢、汽车关键部件用钢、新一代海洋系泊链、高等级盘条、高端工模具钢等前沿品种。在科技创新、竞争力提升、高质量发展、国际化布局等方面加快努力,着力打造全球*具竞争力的特钢企业集团。中信集团、中信泰富、中信特钢、深交所等机构领导合影重组更名暨上市仪式现场重组更名暨上市仪式现场相关阅读目前,中信特钢具备1300多万吨产能,是******、品种规格*全的专业化特殊钢制造集团,是我国特殊钢产业**者、市场主导者和行业标准制定者,也是率先向新材料领域转型的高端制造业领军企业,旗下拥有兴澄特钢、青岛特钢、大冶特钢、靖江特钢“四大产品制造基地”和铜陵特材、扬州特材“两大原材料生产基地”,以及泰富悬架、浙江钢管“两大产业链延伸基地”,全面实现了沿海沿江产业链战略发展大布局。作为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副会长单位、中国特钢企业协会会长单位,中信特钢承担了国家“十三五”轴承钢、汽车齿轮钢、高强弹簧钢、工模具钢、690MPa级高强桥梁钢、2000MPa级高强桥索钢、耐磨钢等重点科研项目,先后获得中国质量奖提名奖、全国质量奖、全球**绩效奖、中国工业大奖提名奖、中国**奖优秀奖等一系列国内外重大奖项。中信特钢生产的轴承钢,纯净度登顶世界之巅,供货瑞典SKF、德国舍弗勒、日本NSK等全球轴承知名企业,产销量连续10年****;汽车用钢供货德国保时捷、宝马、奔驰,日本丰田、本田等全球知名企业;用于节能环保、清洁能源的大型风电——直径1米超大规格合金钢连铸圆坯,为世界首创;R6级极限性能海洋系泊链钢填补世界空白;疲劳寿命超1300万次的弹簧钢,创****;连铸板坯*大厚度达610mm,创世界记录;2000MPa级桥梁缆索钢为世界*高强度级别。中信特钢产品充分满足能源、交通、工程机械、航空航天等国家优先发展行业的市场需求,为国民经济发展、重大工程建设以及国防军工等重要领域提供所需的关键特殊钢产品。
    10-14 2019
手机版官方网站